综合推动教育模式底层创新
人的教育是一个环环相扣、循环渐进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非常重要。
2022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清澜山学校高中部启动“清翔计划”。这是一个专门为能力突出的高中生赋能的项目,涵盖文、理、工科和音体美等多个方向,学校通过提供丰富的校内外优质资源,为进入计划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课程,搭建科学探究、项目交流、课外活动、竞赛等拓展平台,为他们施展才华和产出成果创造机会,为培养学有所长、特长突出的拔尖创新国际化人才夯实基础。
申请者填写“清翔计划”申请表和研究计划书后,学校依据平时成绩、标准化测试成绩、研究计划书、写作能力和教师推荐等维度进行初选和面试,确定入选计划者(称为“清翔学者”)。学校为入选的学生配备校内导师和校外科研导师。校内导师密切关注学生状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有意识地为学生对接校内外资源。学生每周向校内导师汇报进展。学校先对校内导师进行升学指导、心理教育、生涯教育、品格教育与德育等多方面跨专业领域的培训。学校还聘请了30余位院士、高校教授和业界专家为校外科研导师。校外科研导师依托清澜山学校文理科竞赛中心和高研实验室等平台,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研究探索。
什么样的基础教育才能更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结合“清翔计划”,笔者认为应该具备如下5个要素。
创设自由探索的大环境
国内外文献和经验表明,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虽然拔尖创新人才往往更有能力和精力,但培养时不可一味“加深”“加重”“加多”,给拔尖学生“松绑”也是一种因材施教。对培养优秀的学生更需要“留白”,这样才可能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志趣自由发展。
这里的“自由”不是所谓的“放养”,而是要为学生提供有所设计的宽松环境,是“精心的散养”。德国学者茨格勒从系统论出发,认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发展过程是一种适应过程,因此,拔尖创新人才教育的实践者应该考虑整个系统的环境和活动,而不仅仅是改变某些孤立的因素。
在清澜山学校,国际化课程、与科学和业界前沿紧密接触的机会等,营造了培养“清翔学者”创造力的整体环境。
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坚持个性化的教育观。我们要尊重规律,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为每个学生提供与其需求相匹配的个性化教育,是公平的应有之义。
个性化教育首先体现为因材施教。比如清澜山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升学路径、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优质的拓展课程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个性化需求。学校也为高中部教师设置灵活的工作时间,支持教师利用教学之外的时间助力学生成长。
个性化教育同时体现为全人教育,尤其是要发挥社团和活动的作用,让其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训练场。近几年,清澜山学校的社团和活动蓬勃发展,学校的本市研学和国内外研学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学生在社团和活动中的成长,丝毫不逊于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的成长,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实施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领导力,而且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进而帮助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提高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从“清翔计划”入选者的履历也能看到,他们的能力与其承担的社团责任呈正相关关系。
实施跨学科融通的教学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应拘泥于学科的壁垒,跨界才更容易创新。拔尖创新人才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类的学科人才,也包括文理兼修、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通才。因此,开发跨学科的课程和任务对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等教育阶段,本科教育越来越重视跨学科的学习,比如清华大学近几年开发的通识教育课程,就借鉴了美国一些顶尖大学的本科生通识课程的相关做法。清澜山学校的学术团队重视跨学科课程的开发,陆续研发出小升初和初升高毕业项目课程,高中生物学和计算机高研实验室课程,“清澜山—美国维克森林大学”独家合作学术系列课程,如社会科学、哲学、AP研讨课等高端课程。清澜山学校是深圳零一学院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正在合作探索适合高中生的科研人才培养方案,丰富学校的学术生态。
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扬长避短。虽然很多学校都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但在实践中做得并不好。“以学生为中心”要真实、要让学生看得见。学校在这方面是否做得好,最好的反馈和考评人是学生。
清澜山学校一直在摸索“管理学生”和“赋能学生”之间的界限,近年来已取得初步经验。学校让学生成为社团活动“第一负责人”,鼓励他们逐梦、自主经营、参与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也允许他们失败。学校的大型活动,如毕业典礼、结业式、毕业舞会、招生开放日、选课等,也让学生参与设计、主持、分享经验——这些大型活动为资优生施展才华提供了空间。
高中生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可低估。“清翔计划”入选者按年级或研究兴趣,或依据导师组,形成朋辈交流的团队,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学校还会定期安排团队活动,鼓励拔尖创新学生互动交流、共同成长。
学术课程虽然以教师为主导,但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资优生跳级学习。在清澜山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学校就在各学段开展差异化教学,为资优生提供学术延伸机会。
提供必要的培养资源匹配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机会和资源的配置。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定位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能投入的人力、资金、空间成本有多少,是否可持续?外部资源有哪些,要向哪里拓展?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后疫情时代,清澜山学校进一步拓宽国内外合作资源。因疫情原因不得不中断的清华附中国际部交换项目作为“清翔计划”的子项目重启,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可在国际部留学和参与活动。此外,在开设两年线上的“清澜山—美国维克森林大学”独家合作学术课程以后,本学年参加此课程的学生可以到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参与实地课程学习,随后探访纽约、波士顿和加州一带的一流大学和文理学院。
中国几十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说明:只有自主,才能持续推进教育模式底层创新;只有开放,才能呵护拔尖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好奇心、自学能力和批判精神。“清翔计划”启动后,清澜山学校初中部和小学部也开始酝酿与探索适合小年龄段学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尽早发现有天赋的学生。学校会借鉴清华大学“钱学森班”(内生动力、开放性、坚毅力、智慧、领导力和交流能力)测评、美国能力素质成绩单测评工具和清华附中综合评价系统,合理地、阶段性地综合评价学生,建立学生学习和发展数据收集与跟踪评价系统。
(作者系广东省东莞市清澜山学校教学主任、高中部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