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立新,重构绿色生态 ——浙江吹响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攻坚号角
□ 汪 恒
评价这根“指挥棒”,如何挥动,关系着教育的未来。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教育评价改革的系统性文件,也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浙江的改革决心坚定不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并将其具体实施纳入省委常委会2021年工作要点。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部署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并多次进行调研推动。
“教育评价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龙头之战、关键之战、攻坚之战,必须咬定目标,克难攻坚,善作善成。”省教育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陈峰说。浙江向来重视教育评价改革,既是国家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也是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
随着《总体方案》的落地,全省迅速行动,加快推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步伐,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与力量,努力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教育评价改革路径。
立德树人,服务学生全面成长
每当期末临近,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学生方吴越都会格外期待“成长报告周”的到来。这个星期,学生们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反思和整理本学期的收获:挑选出满意的作文、作业;把参加校园活动的难忘瞬间冲印成照片;和小伙伴们互写评价、彼此鼓励;请班主任和自己喜欢的任课教师留下寄语。最后再把这些连同成绩报告一起放进个人成长报告册里。
金师附小自去年6月开始,用一本成长报告替代了原来的一纸成绩单。报告中的丰富内容,如同一面面镜子,让学生对自己有了更完整更立体的认识。“以前我觉得自己很普通,因为只看成绩,不觉得自己优秀。但通过成长报告册,我发现自己也有很多闪光点,它让我有了更多自信。”方吴越说。“我们希望改变单一成绩的结果性评价,让学生有主角意识,促使他们反思个人成长。同时也促使教师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家长更重视孩子的成长过程。”学校教务处主任吴新君介绍。
学生处于教育评价改革最中心的位置。在今年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围绕立德树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就被作为重点任务进行部署。不科学、不全面、不正确的评价导向,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同金师附小一样,省内各地各校都在积极探索综合过程评价与增值评价,朝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伟大目标前进。
在嘉兴,一项将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硬挂钩”的探索已经平稳行至第7年,如今已经迭代升级到2.0版。全市每名初中学生都有自己的素质档案,档案中按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4个维度记录着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和典型事例。每学期通过多元民主评议得出百分制成绩,待各学期各维度成绩合成总分后,再采取等第赋分办法,最高可按20分的分值计入中考总成绩。嘉兴教育学院义务教育处处长张建芳介绍,以往综合素质评价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位置,新办法为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刚性应用打开了窗口。如今,嘉兴的初中校园里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五育”并举扎实推进。
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一场场旨在回归育人初心的改革探索正在省内各地不断掀起。宁波市海曙区在义务教育阶段推出“阳光六色花”学生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把道德品质、身心健康、艺术审美等都纳入评价维度,并让同伴、家长、社区人员一齐参与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中;在浙江工业大学,学生的“五育”评价与创新、创业、创造紧密相连,做到“三创”教育覆盖面100%、“三创”实践比例100%,由此培养出一批批“敢闯会创”的时代弄潮儿;浙江理工大学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评价机制,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研究生培养,学生的优秀实践成果就可以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相关条件。
潜心育人,满意教育有了定心丸
“看得见的管不着”曾是不少中小学校长心中的无奈。由于缺乏人事工作自主权,学校对于新进教师没有甄别、择优录用的权力,校内的职称晋升也存在论资排辈的积弊。这些年,绍兴市涉入教育人事改革“深水区”,将教师录用权、岗位设置权、干部任用权、职称评聘权、绩效考核权等5项权力下放到各试点学校,这让校长们一下子“管得着、看得见”,纷纷发挥主观能动性,加速建立健全内部治理体系,教师的积极性也在改革中被激活。
“权力下放后,学校在教师评价中淡化学历和资历,突出重师德、重业绩、重能力的导向,让那些缺少进取心的教师产生了危机感。”绍兴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姚国海介绍。以市直学校为例,主动申报班主任岗位的人数增加到了原先的3倍,大批教师回归教学一线。绍兴市阳明中学借着政策红利的东风,首次面向全省招聘优秀教育人才。一年下来,这些入职的新教师很快担起了教研组长、年段长、班主任等重任,队伍有了新活力。
好的评价导向必将引导教师潜心育人,让教育教学实绩的位置更加突出。在平湖市,当地教育局以分配激励机制为抓手,通过“校分制”“教分制”等改革,让绩效分配更多地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实绩突出的教师倾斜。此外,当地探索推进的学校中层干部“三制”改革,也让骨干教师回归到教育教学前沿,在公开课、传帮带、课题立项等方面挑起大梁。三门县启动教育振兴以来,探索建立科学有序的教师队伍流动机制,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工作导向。“教育成败,关键在人。教师队伍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学生的未来。”三门县委书记李昌明表示。
在高校,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这几年一直在打通教师职业发展和自我增值的“立交桥”。“不是只有著作等身、扬名学界才是好老师,课上得好、受学生爱戴、能提供高质量社会服务、促进产教融合等也是好老师的标准。”人才办负责人吴刚群说。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总体方案》精神,加快了校内相关文件的修订工作,让评价机制更加合理,同时也增加了打造办学特色与优势专业建设等相关指标,从二级学院负责人到一线教师,上下联动聚焦全校整体发展。
面向未来,科学理念重塑新生态
3年前,丽水市莲都区把全区的“教学质量评价”更名为“教育质量评价”。在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评价教研员周鸿看来,这一字之差,背后是整个评价体系的变革。
“教育质量评价”中,不仅有教学,还包括督导评估、教师专业发展、安全管理、后勤管理、特长生指导等多项内容,为的就是驱动各个学校追求全方位的发展。考核中一改过去学校和学校比的横向评价,转为注重学校现在和过去比的纵向与横向并重,比如推出了看增值的“教学质量进步奖”,以及关注学校是否实现个性化目标的“达标奖”。“此前只设‘优胜奖’,让一些薄弱学校失去发展动力。现在,只要跟自己比进步突出,就能获奖。”莲都区天宁中学校长徐宏坤说。
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化意味着更彻底的“破局”。为了让评价改革落地落实,我省组建21家省直单位参与的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专班,将改革责任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组织全省教育系统扎实开展《总体方案》的学习宣传工作和“十不得、一严禁”负面清单事项梳理,全省共排摸文件51959个,梳理出273项陈旧条款,并积极整改落实。我省制定出台贯彻落实《总体方案》负面清单事项16项、任务清单事项78项,同时细化完善具体举措、预期成效、完成时间。各市也参照制定了负面清单事项和任务清单事项。省级还推动各地各校将评价改革的要求纳入到教育文件制发、教育业绩考核、教育现代化评估、教育生态监测、现代化学校创建等关键工作中,用督导考核持续推动教育评价改革。
破“五唯”后,如何立“新标”?我省也在积极开展研究,为未来探路。例如,省教育厅教研室通过多年的教育监测探索,提出结构型质量、过程型质量和结果型质量等3个维度的教育质量,扭转区域层面的“学业成绩政绩化”,还原教育绿色生态。温州市在构建“四维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基于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让评价结果为教育教学提供支持,构建起市县联动的教育质量分析反馈范式。
增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能力,离不开创新评价工具的支持。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为每名学生建立数字画像,涉及学习、德育、心理、身体素质、实习就业等多方面,成了观察了解学生成长的“第三只眼”。而在杭州市建兰中学,校方借鉴“城市大脑”的理念,建设并完善了拥有丰富数据资源的“学校大脑”。每名学生都有一个“AI书童”陪伴学习,每位教师都有一个能辅助教育教学的数据分析平台。
记者了解到,我省接下来还将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具体方案。连同已经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关于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 破除“唯论文”不良导向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1+N”政策体系形成在即。年底,再遴选一批教育评价改革先进案例并加以推广。我省的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之路,还将继续走向纵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