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电数字化改革全面赋能立德树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0-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程振伟

今年国庆期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二楼新投入使用的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智治中心,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观摩、学习。

实际上,党建智治中心既是线下活动终端,又是线上数据集聚处理平台。“正是得益于学校数字化建设起步早、功能全、基础设施扎实,党建智治中心才能够落地。”杭电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钱波说。

校长朱泽飞表示,学校依托自身电子信息特色大学学科优势,不断拓深对数字化改革的认识,蹚出了一条“数字化改革全面赋能育人”的杭电道路。

信息如黄金,齐心构建数据仓

2013年“五一”期间,杭电通信工程学院学生廖凌云,通宵达旦地在微信服务号上开发出一个叫作“查课表找教室”的应用,点起了学校目前最具影响力的数字化技术社团——“杭电助手”的星星之火。

“大学课程涉及多个教室,这些教室又分布在不同楼里,想记住可不容易。于是,我在当时的辅导员严骁老师的帮助下开发了这个应用,让学生凭学号自动绑定,查找教室做到一点即达。”廖凌云说。

因为抓住了学生的需求,廖凌云开发的这个应用大受欢迎。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他们陆续开发出“空教室即时查询”“考试成绩查询”“查绩点”“阳光长跑达标查询”等核心功能。

“杭电不少学生有计算机、电子、自动化背景,他们对数据尤为敏锐,‘杭电助手’的硬核信息查询功能,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为便利了,学校也更加充分地意识到了数据的重要性。”杭电易班负责人胡海滨表示。

校园信息化、智慧化,没有学校不重视,但在面临部门信息鸿沟时,是否能迎难而上、推开部门藩篱,及时打通信息通道,却是个难题。

从2017年启动数据治理及大数据仓建设,杭电以“数据共享”为理念创建的全校基础“云”数据库,实现了学校组织、人事、科研、教学、学工、研究生、财务、工会、后勤、保卫、团委等业务系统的数据治理和集成,涉及业务表1038张,为14组主题配置138类数据检核规则,共2600余万条数据,彻底打破了各部门业务系统的数据壁垒,不再是“数据孤岛”。

“推进数字化改革,需要有强大意志、坚决手段,我们设定时间表,画出路线图,将相关服务部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成效列入年度考核重要指标,坚持每两个月一议事,限期疏通信息阻塞,真正做到了‘谁构成梗阻,谁被扣分’,有力推动了信息全链条打通。”杭电党委副书记、数字化改革办公室主任薛晓飞将信息比作黄金,“没有信息全链条这个数字化基础设施,其他的免谈。”

信息流共享,全方位赋能育人

在大学,请假是个复杂的问题:一方面是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平时因为竞赛、出国、生病等需要经常请假;另一方面是请假涉及的关系方颇多。传统的拿着假条到处签字的做法,让师生都没少跑腿折腾。

对此,杭电开发了掌上智能请假系统,让面对面请假成为过去式。通过这个系统,学生只需勾选相应的请假课表,上传凭据,辅导员核实后操作“通过”,收到系统报送的授课教师也点击“通过”即可。短短几分钟,学生就可以收到请假审批成功的短信。

此外,学校师生还联合开发包含AI点名系统、AI催课系统、课程考核智能系统等在内的“杭电助手”微信小程序,收集学情基础数据,对学业困难学生展开精准帮扶;建立多维预警分析模型,将学生一卡通、学习考勤记录和教务成绩等信息,通过数据关联分析,生成学生数字画像,便于监测学生学业动态;自主研发“HDU”智慧体育校园管理系统,实现体育教学管理“六自助”,挖掘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关联性,分析体质健康变化趋势。

“我们立足信息流,构建学业帮扶系统、心理预警系统、精准资助系统、第二课堂系统、学科竞赛智慧管理系统等思政大数据一体化平台,精准对接学生发展需求和个性差异,促进靶向精准育人。”杭电党委学工部部长陈巍表示。

在杭电党建智治中心的指挥室,四面墙上各有一个大屏。当学校定期研究党建发展情况时,四个大屏就会根据需求展示更新“浙江省高校党建智治大平台”“党建智治舱”“党史学习馆”“组织全息图”“党员业绩线”“干部成长树”“廉情监督站”“统战同心苑”等关键应用场景,党建信息无限交互,各种量化数据“心想即达”。

“近年来,学校数据仓越发强大,我们依托越来越全面的师生信息流,实施党建相关大数据的采集、分析、研究与共享,充分挖掘党建工作与学校各类事业发展的内在联系,科学建模、智能研判、精准决策,逐步完善党建数字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实现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依托信息流共享、流通,实现抓党建和抓育人互相融合、齐头并进。”钱波表示。

全员共参与,数字化应用无止境

今年上半年,杭电在研究生教育中引入导师指导能力量化测评,引起全国广泛关注。该测评通过对当年每位研究生导师名下所有研究生的表现数据进行建模,得出导师们的“指导能力分值”,实现了导师能力评价“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并据此进行研究生培养资源配置。

“我们实施该评价体系,所包括的赋分指数有学位论文质量、研究生创作科技成果、研究生荣誉称号、研究生科研实践、国际化等10多个指标,需要有大量客观数据支撑,而且时间跨度大。”杭电研究生院院长都红雯表示,有信心引入导师指导能力量化测评,是基于学校数字化发展的良好基础,“数据饱和,共享共通,从采集到计算都很便利”。

近年来,杭电在数字化应用上的创新层出不穷,呈现“全员参与”“全方位创新”的态势。以上课啦、杭电易班为代表的学生智慧思政系统,最先来自“杭电助手”学生社团应用创新;“让学生热爱锻炼到欲罢不能”的“HDU智慧阳光跑道”,是来自电子信息学院师生的“原创开发”;吸引上百所大学学生自发参加的杭电“远程实境实验平台”,破解了“疫情期间不便于线下参加比赛”的难题,构建了全国电子信息竞赛的新模式……

“在我省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的背景下,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杭电将持续推进校园智慧平台建设迭代深化,强化数字化赋能立德树人功能,不断开创数字化创新发展新境界。”杭电党委书记王兴杰如是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