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可以有多少种排列组合? 衢州互看互学现场会点燃“头脑风暴”
□ 舒玲玲
一个戴眼镜的女生气定神闲,寥寥几笔便勾勒出莲花的婀娜姿态;而在她左手边,执笔挥毫的男生正写下第二行大字。整个书画室里翰墨飘香、落针可闻……在随后的论坛分享环节,衢州市柯城区鹿鸣小学副校长曾亚红介绍,该校共腾出20余间专项场馆用于课后服务,并据此衍生出“航空航天”“快乐阅读”“智鹿编程”等一系列场馆课程。
不仅是“看一看”“听一听”,更要“比一比”“学一学”。10月22日下午,衢州将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深化课后服务工作互看互学现场会设在了鹿鸣小学。1场主论坛、6场分论坛、30个课后服务“金点子”项目,各地各校的创新举措在这个下午得到了集中展示。
“课后服务涉及时间、内容、渠道、方式等诸多维度,任何一个细节的变动都可能导致整体排布的不同。”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施燕红说,大课还是小课、多主体授课时的先后顺序、如何错峰错时、怎样分层分类、校区间如何轮转等都是变量,“这样的排列组合可以五花八门,达成的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拓两头,巧轮转
向托管时段要最大效能
因为学区覆盖范围较广,不少离校远的学生提前半小时甚至一小时便被家长送到了学校,常山县天马第二中心小学的课前看护服务便应需而生。而作为“重头戏”的学后晚托,作息时间更是几经修改,仅课间活动就经历了从15分钟到20分钟再到半小时的“扩容”。“要在动态调整中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时段配比。”校长张身贵说。
当前,衢州大多数学校都采取“三段式”课后服务,以涵盖作业管理、体艺活动和兴趣拓展,但具体到时间怎么安排、课程怎么设置、顺序怎么排布等细节,却考验着学校的教育智慧。江山市城南小学除了采用长短课相结合的方式分别设置蓝色、绿色和橙色时光及推出个性定制的七彩时光外,还会根据学生需要灵活调配时间,如为校足球队的学生安排晚餐和晚训,让他们先参与课后服务,再心无旁骛地训练。开化县实验小学则推出“单周双周循环模式”,单周时先开展基础性托管、再开展拓展性托管,双周时则前后调换,以微小改变为教师争取到相对灵活的下班时间。
“我们把体育锻炼时间分为集体活动、班级活动两部分,其中班级活动时间为15~25分钟,既有跳绳、仰卧起坐等常规运动项目,也有跳房子、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衢州市衢江区第二小学校长叶章召分享道,为用好有限的运动场地,该校分低、中、高3个学段错时锻炼,同时设置A、B两条游园体育锻炼线路,将每学段两个年级安排在不同的运动场馆。“我们在每个年级区域排定了具体的游戏项目位置,按项目认位置定班级,还列出具体的轮换表,按日期依班级换项目循环。”
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则带来了流动少年宫在集团内部各校区间轮转的经验。为丰富拓展课程、减轻教师压力,该校引入团市委、青少年宫“红领巾助力5+2”公益服务项目,每周三、四、五分别在菱湖校区、新湖校区和悦溪校区,轮流对一个年级提供拓展服务。“这种校区轮转模式对教共体学校、片区内学校也同样适用。”有教师轻声对记者感叹。
“在前期排摸中发现我校有留守儿童165人,家长普遍反映周末照顾孩子难,活动场所也很缺乏。”龙游县溪口小学地处龙南山区,家长外出打工谋生的很多,周末照管孩子有现实困难。副校长吴敏飞介绍,该校自加压力增设周末托管服务。“每周六上午是‘金兰驿站’活动时间,由党员教师牵头成立志愿者队伍,为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体育活动和科技小制作等活动课程。”吴敏飞说,周六、周日下午则由龙游县少体校指定青训战略合作机构开展专业的篮球培训活动。
快乐玩,轻松学
最好的“补习班”就在身边
“课后服务做得好,学生就留在学校;课后服务做不好,家长还是会另找门路。”衢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季根寿在会上强调,课后服务是检验教育生态的试金石,不仅面上要有标准、线上要成体系,点上更要抓特色、创品牌。
“在新形势下,要关注所有的孩子,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认真完成作业,做好课后巩固,发展思维,提高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开化县第二初级中学校长鲍军伟坚信学校才是学习主阵地,要通过“目标分层教学案”来推进学为中心的课堂,加快课堂教学与评价转型,为课后服务腾挪出更多空间和可能。为此,该校还设立了“作业超市”,涵盖常规习题、应用研究、个人作业、小组作业、跨学科作业等,甚至还有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学情的作业内容。
不只是作业,如果把整个校园比作一个育人综合体,那么散落在校园各处的草木与建筑都可以是课后服务的生动载体。怎样用好用活校内静态学习场所和动态学习空间,创设符合个体学习特质的多维学习时空,龙游阳光小学有自己的“解法”。“我校科技馆里地震体验馆、天文馆、恐龙馆、环幕影院等一应俱全,是开展课后服务的重要阵地。”副校长周伟军介绍。边学习科技馆体验课程边玩耍,这里是学生们放学后的“欢乐谷”,也是他们博闻广识的“知识源”。
“丰富课后服务,不能单靠老师的努力,渠道、资源也很重要,有了资源,怎么整合利用更加重要。”施燕红的话道出了与会人员共同的心声。因为地处皇后故里、状元之乡的全旺镇,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中心小学就“打破围墙”,把“一个镇”变成“一堂课”,在课后服务时段推出“故乡浅语”“导游素养”“板龙”“瓷艺”等乡韵文化特色课程。开化县华埠镇中心小学也倡导要发挥好地处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集结地的区位优势,积极走出校园拓展德育实践类课程。
齐分享,广助力
寻找课后服务的最优解
“请科学老师给孩子讲‘夏夜大三角’,寻找牛郎星和织女星;和美术学科整合,编写牛郎织女连环画;利用学校影院观看四大民间故事戏剧;组织学生分小组演绎牛郎织女的故事……”江山实验小学副校长周小燕分享道,语文课上刚学完《牛郎织女》,各科教师们就联袂设计了一份跨学科的项目式作业。作为课后服务的主力军,怎么盘活教师资源,用最少人力谋求最佳效能,始终是与会者们关注的重点。除了在作业设计环节倡导各科教师联动外,周小燕介绍,该校还对教师采取“1+X”定向包班服务,在安排一位主负责教师开展作业管理的基础上,由年级组灵活安排其他学科教师穿插进行答疑解惑。
这学期全面升级课后服务以来,衢州市衢江区东港小学做了件重要的事,学校在排摸放学后学生接送情况后,制定了“五步接送法”,具体分为陪伴接送、骑行接送、拼车接送、校车接送和自驾接送。“这为我们倡导接送资源共享创造了前提条件。”东港小学教务主任王晓芳说,学校提出“共享家长”的概念,在充分互信的前提下,亲朋好友或邻里间可由其中的一两个“共享家长”接送,或由共享车子接送,“我们也会定点、定人为等候接送车或有延迟接送需要的孩子提供共享延时服务”。
“从来没有哪项专项工作,像‘双减’一样,部门群团这么齐心给力,合力出点子、搭台子、出人才,帮助学校破解拓展项目少、专用场地缺、专业师资紧等难题。”季根寿一席话博得现场阵阵掌声。无论是衢州市文明办依托“衢城万鲤”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推出的“学生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互动评单”服务模式,还是团市委依托流动少年宫打造的“一县一品”课后服务项目,抑或市妇联组建的巾帼课后志愿服务队、市科协打造的“科普讲师团”,都从集“智”、集“器”、集“室”、集“资”等维度,为各地各校的课后服务提供了更多可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