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理工“专利免费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1-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通讯员 石丛珊 银姣阳)近日,浙江理工大学在浙江省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推进会暨首批免费开放许可专利发布会上,对外发布了50项发明专利许可,供企业免费使用,使用期限在1~5年。这是新专利法引入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并实施后,我国首批免费开放许可的专利。

此次浙理工提供的50件专利,不仅涉及纺织、机械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也包含“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如“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的纺织品成分鉴别方法”可用于快速、无损地鉴别分析纺织品中原料成分,并且定量地分析各成分在该织物上所占的比例,从而在中小微纺织企业的原料检测、产品研发等方面提供帮助。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2020年我国高校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8%。“以前学校不少专利无人问津,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价值。”浙理工产业技术中心主任杨晓刚表示,首先,高校教师往往不擅长与企业洽谈转化,即便找到了意向合作企业,也可能因为没有专业的第三方技术经理人介入,导致校企双方缺乏足够的信任,合作难以深入推进;其次,高校的科技成果限于人力、物力、财力,缺乏中试平台,而中试恰恰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再次,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高校在专利质押、资本化运作方面缺乏资金及专业人才支撑。种种原因,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并不顺畅。

“免费专利”将苦于创新无门的企业和高质量专利无法落地的高校串联起来,打造了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一方面,提高了专利供需双方信息透明度,进一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赋能产业,更好地实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幅降低许可谈判的难度,减少专利转化应用的成本,促进众多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这对于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意义重大。

在此次浙江省专利转化专项计划中,除浙理工外,还有300余项“免费专利”已通过大数据平台,推送给全省适用的中小微企业,目前已成功匹配6000余家企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