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高收入期待”折射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由于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他们才会在面对“收入期待”这样的问题时显得懵懵懂懂。
□李晓鹏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面向全国的在校大学生做了一项调查:有超过20%的大学生预期自己毕业后会月薪过万元,有67.65%的大学生评估自己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元。这组数据多少有点自相矛盾,虽然多数(接近80%)在校大学生没有信心月薪过万元,但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67.65%)却憧憬着毕业10年之内就能够年入百万元。
但实际情况确实并不乐观。另一份《当代年轻职场人现状洞察报告》,该项调查面向90后中高端人才(刚好是工作10年左右的人群)。结果显示,他们的平均年薪为13万元左右,也就是月薪刚刚过万元的水平。这还是中高端人才的平均水平,大多数人工作10年之后还达不到这个水准。
这说明,我们的在校大学生对于什么是职业和职业生涯,以及职业对自己人生的意义,并没有多少清晰的认识,甚至还带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浪漫情怀,认为自己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百万元年薪。作为在校学生,对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当然是最好不过的。然而,乐观不是“无知者无畏”,更是认清现实之后依然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现实的勇气。否则,只会被社会的铁锤敲得无地自容,信心消失殆尽。
此前有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在求职准备方面呈现出几个明显倾向:第一,在职业能力的自我评估上,许多大学生存在高估或低估的倾向,呈现明显偏差;第二,在职业信息的了解上,大学生们过于关注职业是否符合自身需要,却忽略了职业要求与自身素质的匹配程度;第三,在职业准备的投入上,大多数学生比较被动。这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大学生对“年薪百万元”的期待是他们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的具体表现。
美国管理学大师韦伯斯特在1986年提出:职业生涯指个人一生职业、社会与人际关系的总称,即个人终生发展的历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生涯本质就是一个人人生的总和。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想要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的规划设计。要开展职业规划,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自己对人生的选择。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个过程就应该在教育中完成。
从教育的层面来说,考试只是手段,人的发展才是目的。而人的发展,具体体现为学会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浙大城市学院院长罗卫东所提出的“为学生最后一份工作而努力”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就是以人生的尺度来衡量教育工作。
由于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他们才会在面对“收入期待”这样的问题时显得懵懵懂懂。实际上,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是由个人素养、组织需要、社会趋势三方叠加的结果,只要了解社会发展大的趋势,以及行业或组织的发展需要,结合自身的能力素养,就能够大致清楚自己未来的工作和收入情况。如果说期待一个更好的薪资,那么就应从这个预期的结果开始倒推。社会和组织是难以更改的,那么就只有从提升自己的素养这个唯一的变量来追求一个更高的目标。
这个道理,不能等到大学期间才教给学生,这时候已经有点晚了。在一些基础教育发达的国家,学生很早就开始接触职业生涯及其规划的概念,并在高中阶段已基本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教育的目的,是配合他们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从汽车修理工到大学教授,每一条职业发展的路径都清清楚楚,相互之间并没有等第高下之分,有的只是每个人对人生的追求不同而已。这些选择,并不是在考试成绩面前的迫不得已,而是建立在自我认知基础上的主动作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