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浅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1-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衢州学院创业学院 傅许坚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以下简称“创业基础”)课程是学校“双创”教育工作理念展示的重要窗口,是学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策源地,是学校“双创”教师队伍培养的主抓手,更是大学生真正系统接受创新创业启蒙教育的主阵地。现如今,随着高校“双创”教育的深入推进,该课程的价值、意义和目标定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立足于衢州学院的“创业基础”课程建设实际,探讨建好该课程的难点,总结学院课程的改革成效。

一、课程开发历程

(一)加深认知,形成特色理念

衢州学院课程团队已有7年教学实践,在此过程中,团队逐步加深对现实条件下如何做好课程教学的认知,形成了课程要有清晰的价值定位和内容边界、突出教学的实践性、能有效延展教学空间和时间等共识,并通过“干中学,学中议,议中研”的方式形成了特色的课程设计理念:一是创业教育通识化。学院通过开课前言中对创业狭义和广义的比较性解读,统一课程教学情感目标,避免学生形成认知偏见,造成学习障碍。二是创业教育职业化。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理论和规律,学院应遵循“以生为本,提升职业发展力”的理念,把创业知识传授与创业素质能力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三是基础教育核心化。对创业的广义解读并不意味着创业教育的无边界化,而应是对创业精神、核心思想和本质的拓展。四是创业教育实践化。学院要加大学生对创业认知的体验性程度,打通情感教学目标到知识教学目标到能力教学目标跃迁和进化的通道,让学生脑手并动,做中学,学中做。

(二)结合难点,推动课程改革

难点不仅有来自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有来自建设经验不足等主观条件的制约。目前,“创业基础”课程的建设难点主要体现在:1.课程要求高。作为全员开展又是极为少数的专业“双创”课程,“创业基础”课程注定要满足多方的需求。如何更好地满足各方的综合诉求是课程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2.师资有局限。“创业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应有别于一般的讲授式理论教学。授课教师应具备对创业实践和活动的解读能力,这对高校已有的师资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3.认知不统一。目前“创业基础”主流的课程体系有侧重企业的创办、侧重就业指导下的创业学习、侧重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等风格,但各高校对“为什么要开展创业教育?目的是什么?”等核心问题认知不一。4.场地课时有限。创业的实践性要求“创业基础”课程也需要开展体验式教学。而大班制体验式教学的开展,往往需要充足的时间和广阔的场地,才能使教学的完整性得到保障。5.课程内容需融合。在课程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对课程的价值认同和有效性,尽可能地将创业教学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课程学习对其职业发展的影响。6.学习认可度不高。依据笔者自身的观察、经历和与许多同行的交流来看,大学生对“创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需求并不强烈,迫切性也不强。“我为什么要学?跟我有什么关系?”是大部分学生的初始观念,这对其学习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截至目前,衢州学院已对“创业基础”课程进行了三次改革。第一次改革时间为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学院聚焦初创企业创办的教学设计,确定线下讲授和项目辅导两类教学形式,并采取“平时成绩30%+项目策划书40%+路演答辩30%”的教学评定模式。第二次改革时间为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学院基于行动导向的创业项目策划的教学,确定线下讲授加练习的教学形式,采取“平时成绩30%+章节作业35%+路演答辩35%”的教学评定模式。第三次改革时间为2020年2月至今。学院基于创业生涯、思维、方法和过程的综合设计,确定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形式,采取“平时成绩20%+线上学习成绩30%+项目策划书30%+路演答辩20%”的教学评定模式。通过三次改革,学院进一步明确了课程的功能定位,并增强课程教学与学生专业背景的结合度,为建设“基础课+专项课+综合课”的课程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建设的改革成效

(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

秉持着“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理念,团队在总体上形成了“1—2—4—9”型的课程内容体系。“1”指的是课程的内容设计遵循创新创业化的一个总基调;“2”指的是内容设计遵循2条主线,即以创业为导向的人的成长线和以商机发现利用的项目设计线,强调创业者与创业项目的共生螺旋式发展;“4”指的是教学内容设计围绕创业职业生涯发展、创业思维、创业方法和创业过程4个模块,强调创业认知、创业素养、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方法和工具的掌握;“9”指的是围绕4个模块设计了9个专题的教学内容,做到国际“双创”教学的本土化和国际国内的融合化。在内容上,学院采用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教学素材,并自主开发了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学习工具集;在学习拓展上,学院还开设了《创研说》《创赛说》等喜马拉雅音频学习栏目,为实践学习要求更高的学生提供碎片化学习的便利。

(二)积累了丰富的混合式教学经验

在混合教学的整体设计上,学院注重线上线下的全面融合,做到线上学什么,线下有应用;线下需要什么,线上有拓展。线上,团队已在超星尔雅平台自主完成课程平台的开发,累计4000多名学生完成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课程评价满意度达4.9分(5分满值)。

线下,学院总体都遵循BOPPS教学法的理念,采用“4+1”的教学设计模式。“4”即为线上知识复盘(建立学习安全感)、线下知识升华(重难点、学习价值和拓展知识讲解)、课内练习(增强对知识的实践应用体验)、课外训练准备(提高课外训练效率)四大环节;“1”即为根据具体需要增加课外练习成果的检视和优化环节,同时通过组间相互点评和交流,将互学互看互做融为一体,把课堂打造为人人向人人学习的场景。

(三)打通了课程教学中专创思创融合的通道

在课程建设主体要素得到确定的前提下,团队一方面受教学效果提升的要求,尽可能做到将创业教学生活化、现实化;另一方面结合专创融合思创融合的需要,对不同专业背景的职业发展、行业发展、创业案例等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让课程的教学体现出浓浓的专业味,避免创业教学与专业学习脱节。其次课程教学中通过讲解大学生社会创业、公益创业、新中国创业史等案例,鼓励大学生将论文将研究将实践写在大地上。

(四)优化了课程的学习评价方式

课程的考评方式既是教学的延续,又是对教学过程高质量开展的保障。课程的评价方式经历了由结果导向为主到过程结果并重,由小组综合表现为主到个人和小组表现并重,由任课教师考核到师生共同考核、交叉考核,由主观考核到主客观考核并重的转变。故学院在考评方式中充分体现出关注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注重创业过程、模拟创业绩效评价的导向,将创业评价的理念体现在课程的考评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