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治教育不能“一阵风”“走过场”
□何勇海
教育部近日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要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规范化和常态化,提升法治课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推动大中小学法治课程开齐开足开好;开展日常宣传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范围;深入开展法治实践教育;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
2016年7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法治教育要覆盖各教育阶段。而上述《规划》提出的重要举措,正是为了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充分发挥法治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尊法守法习惯。这有着极强的现实必要性。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扎实过硬的法治教育可以奠基他们的平安人生,防止他们因为不懂法而寻衅滋事,也可以防止他们因为不知法而任人侵犯。扎实过硬的法治教育也是为我们的未来公民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关于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制度一再出台,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一要防止上面重视、下面轻视。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历年来我国普法教育的重点,相关文件下发过多次。然而到了执行层面,不少学校仍强化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充其量偶尔抓一抓道德教育,对法治教育则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致使青少年法治教育陷入“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要保障重要举措落地,要实现《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目标,就要对学校法治教育情况予以动态监控,将法治教育情况纳入学校工作、校长工作考核,甚至有必要“一票否决”。
二要防止空洞说教、不接地气。学校从思想上重视法治教育后,还应追求法治教育成效。不少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基本局限于张贴宣传标语、举办专题讲座,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律条文、概念,如此刻板单一,难有良好的效果。教育部如今提出,要结合安全、禁毒、国防、防灾减灾救灾,以及防范学生欺凌、网络诈骗、人身侵害和人口拐卖等内容开展日常宣传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范围;深入开展法治实践教育。学校今后有必要寻找与青少年成长特点相适应的法治教育方式。
三要防止只言传不身教。常言道,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让青少年崇尚法治,最需要的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平时教师及家长在对孩子谆谆教诲的同时,更要给孩子做好遵纪守法的榜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