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程“量身定制” “浙”里教师聚焦新居民子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 林静远 实习记者 谭晓洋
“如果学校举办擂台赛,你们打算代表班级参加哪些项目?”“我可以跑步、舞蹈。”“我要参加争做最佳大哥哥大姐姐、最佳倾听者活动。”……10月23日,在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温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特聘心理指导师王晓清为新居民子女开设了一堂名为“潜能小宇宙”的成长公益课,其中的擂台赛这一小游戏特别受欢迎。“新居民子女普遍存在不自信的问题。这节课就是针对他们的特点开设的,以鼓励他们多参加活动,挖掘才能,增强自信心。”王晓清说。
10月16日至11月底,每个周末,王晓清都会抽时间在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这类针对新居民子女的心理健康课,内容涉及适应新环境、增强自信心、正确面对挫折等心理健康知识。
浙江师范大学家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心理学博士谢瑞波表示:“由于父母忙于生计,孩子们缺少关爱,存在适应新环境能力弱、人际交往能力弱、抗挫折能力弱等问题。因此教师要上好心理健康这一课,在学生成长路上助他们一臂之力。”
调整授课方向——
从问题视角转为发展视角
“鼓励能激发新居民子女、留守儿童积极向上的劲头,是一剂良药。”谢瑞波建议,“课堂上,教师不能只关注这些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更要挖掘他们身上具有的向上发展潜能,如心理韧性、逆境信念和自我关爱等素养,给予鼓励,培养他们自尊自信的人格品质。”
温岭市箬横中学是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该校新居民子女占比10%~15%。每周,心理健康教师陈赛都会推出一个课堂主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她认为,表扬与鼓励的方式更适合用于引导新居民子女应对成长的烦恼。为此,陈赛设计了“说说自己的优势”“我来为你点赞”“优点大轰炸”等活动。课堂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彼此的优点,有些学生被点赞后感叹:原来自己还有这些优点。
除了心理健康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在关注新居民子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时,对授课方向的转变也颇有感受。他们表示,鼓励比单纯地发现问题更有效。义乌市前店小学地处城郊接合部,新居民子女占比近一半。校长吴江君本想打造一间涂鸦室,让学生有个发泄的空间,但又担心这会让他们养成不良习惯。于是,他决定在语文、美术等学科中融入心理健康元素,并进行鼓励式引导。
该校美术教师毛美君专门为新居民子女成立了美术社团。她用波洛克艺术鼓励他们大胆泼墨,抒发感情。波洛克艺术是用鲜艳的颜色在纸上喷洒成一幅画。毛美君认为,波洛克画卷上绚丽的色彩十分治愈。该社团有名六年级男生是新居民子女。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缺少父母关爱,起初在校表现不佳。去年,毛美君和其他教师一起家访,送上他喜欢的玩具及学习用品。美术课上,该生展示了一幅感恩教师主题的画作。毛美君说:“相比普通学生,他们更懂事。我时常会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作品,表扬他们懂得感恩等优点,帮他们树立自信。”现在,该生的表现有了明显进步。
转换课堂形式——
心理游戏嗨起来
为了上“活”心理健康课,江山文溪实验学校三年级班主任陈娜开发了一套心理小游戏。该校教师有个共识:要让新居民子女尽快融入新环境,交到更多的朋友,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副校长周凌燕介绍,学校每年都有新居民子女、留守儿童入学。最初,学校只会对新生进行一次家访,举办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2015年开始,学校增加了交友游戏。每位教师组织开展不同的游戏,如陈娜经常组织开展成语接龙、跑步接力、击鼓传花等破冰小游戏。看似简单的游戏却能很快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有时教师会扮演大哥哥、大姐姐或父母的角色,给学生带去家的温暖。学校还会在校内厨艺坊中组织师生开展厨艺大比拼。
采访中记者发现,我省已有不少学校在心理健康课上融入了游戏。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心理健康教师李春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心理沙龙和素质拓展活动,带领学生做放松操,在心理教室为他们播放轻音乐,学生则想象自己躺在沙滩或草坪上轻松一刻。李春说,给中小学生上心理健康课,如果和高校一样只讲授理论知识则较为枯燥,“在课上融入小游戏更符合中小学生特点”。
人际关系与情绪管理是新居民子女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常见来源。“我正在研究‘失控情绪的管理’课题,经常组织新居民子女表演情景剧,素材就取自学生的日常生活。”温州市光明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项小飞认为,部分新居民子女比较敏感,时常因为周边同学的一句话、一个举动而与之发生争吵。“我希望通过心理情景剧,让他们学会分析判断事物的本质,更好地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冲突,缓和人际关系。”
增加“授课”对象——
让家长也上好心理健康课
今年上半年省政协举行了一场民生协商论坛,政协委员、专家就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开展了讨论。他们认为,“要发挥好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才能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谈到家庭教育,新居民子女、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块短板。如何为家长上好心理健康这一课,让他们掌握和孩子相处的技巧,我省教师也在努力。
湖州市凤凰小学有近60%的新居民子女,其中52%的家长反映不懂如何与孩子沟通,家长建议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数字家校等方式为他们提供经验。“去年,我校举行了一场‘云课堂+云讲座+云互动’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为家长推送了全国各地教育专家的讲课视频。”德育主任杨玲介绍,这项内容已被列入今年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教师已撰写文本,准备录制视频,为家长推送更多内容。“教师沈冰洁在《如何表扬鼓励孩子》一文中写道,要清晰地描述孩子的进步,肯定他们的努力,寻找每件事情的正面点给予表扬,而不是敷衍的两个字‘真棒’。”
海宁市狮岭学校每周五都会举行家长读书会,由10多名教师带读,董慧丽便是其中之一。她领读的《正面管教》《接纳力》等书籍,都是教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面对挫折、加强人际沟通的。带读让董慧丽感受到,仅学习理论不够,还得组织家长分享阅读金句,让他们给孩子写封信表达自己阅读的所思所悟,这才是最重要的。学校还邀请了海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热线专家为家长讲课。
通过家校的共同努力,家长的育儿观得到了一些改变。谢瑞波认为:“教师在读书会上开展的普及性宣讲形式较好,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实践指导,可以通过体验式工作坊、家长成长营等实践取向的培训方式,帮助家长跨越‘知道’与‘做到’的鸿沟,做到知行合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