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志愿军老战士的故事,都是一部《长津湖》 浙农林大有堂寻访路上的思政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通讯员 陈胜伟)前不久,电影《长津湖》热映,动人的故事、鲜活的角色直戳人心,也激发了观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而在浙江农林大学,一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编辑完成的《跨过鸭绿江的岁月——临安抗美援朝老战士访谈录》(以下简称《访谈录》),也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成为大家学习抗美援朝知识和精神的生动教材。

该《访谈录》是由学校12名研究生组成寻访团队,历时两年完成的。全书共328页,收集了29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寻访录、14篇反应志愿军老战士事迹的来稿,拍摄了一大批志愿军老战士提供的照片、勋章、证书等纪念物品的照片,还集中呈现了反映志愿军的珍贵档案,整理完成146名临安抗美援朝回国志愿军战士名单和38名牺牲者名单。

此前浙农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了解到,杭州市临安区的不少志愿军老战士年事已高,很多珍贵的历史将随之消散。在与临安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等单位联系后,12名优秀研究生组成了寻访团队“抢救历史”。寻访过程中,学生们与志愿军老战士面对面交流,聆听、记录历史亲历者的讲述,并进行了录音和摄像。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但是为了祖国他们没有犹豫,前仆后继,奋勇向前,正是有了一批批志愿军战士,才有了如今和平安定的生活!”研究生张凯丽在笔记中这样写道。对参与活动的学生来说,寻访的过程将永远铭记在他们的心中,并一直为之感动。活动结束后,师生们将这些寻访成果整理汇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辅助教材。

“43个志愿军老战士的故事,就像43部《长津湖》,我们不仅看到了抗美援朝精神的真实写照,也进一步理解了关于‘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清醒剂’的重要论述。”学习《访谈录》后,大二学生魏颖觉得自己接受了一场最深刻、最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

“编辑出版这本《访谈录》是我们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一次改革、一种尝试。”寻访团指导教师、《访谈录》副主编程珂表示,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的寻访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学习抗美援朝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组织学生寻访志愿军老战士,是我们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政理论课实效的举措之一。我们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深化拓展实践教育,让思政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人生大课。”浙农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君如是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