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与改进学校美育从何发力? 各界大咖“论道”东钱湖
□ 李 平
12月12日,第二届东钱湖教育线上论坛落下帷幕。
为期一天半的论坛上,既有来自教育部、经合组织、中国艺术研究院、哈佛大学、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对“美”的观点分享;又有国内外著名艺术家对“美”的理解、沟通与对话;还有医生、教师、演员、运动员与环卫工人等不同领域大咖对“美”的思想碰撞。
他们在这里聚焦美育,共同分享精彩观点和深刻见解,探讨面向未来美育的新视角与新格局,论道美育的“形”与“实”。
美育亟待引起重视
长期以来,美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针对美育“短板”,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进一步强化美育的育人功能。今年5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将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将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同时推进中考美育改革试点。
强化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认清美育的地位和价值。“人生最早体验美、接受美是从儿童甚至婴儿开始的。美育要从小抓起,也就是从学龄前儿童开始,要积极地鼓励孩子们去涂鸦、去表现事物,不要用成人的审美观点来束缚住孩子们。”论坛上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直言,“让崇高的美、理想的美、高雅的美,让那些渗透着饱含着艺术家对时代、对人民、对祖国、对民族深深爱的美,渗透到我们的社会、血液,渗透到所有青少年儿童的心灵世界中去。”
“美育是每个人拥有全面感受力和文化心灵的重要素质。美育是新时代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教育和传播的重要部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江说,今天,从个人生活到各种创造性的工作都需要我们有良好的美育基础,都需要我们以强烈的社会意识来认识美的问题,来提出美的觉醒,进而掀起社会生活的变革。
本届论坛发布了《深化美育的倡议》,浙江东钱湖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在解读倡议书时指出,新形势下深化美育工作,要围绕传播美育思想、拓展美育途径、改进美育方式展开,把美育放在与其他各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尊重规律进行美育、打破时空界限开展美育、涵养美育精神、重视美育的个性化、深化学校艺术教育改革、以审美的态度拥抱生活。
“美”是什么
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谈到,美育是心灵的教育,不是为了升学和考试而存在,不应被技能化、功利化。
反观我们平时的美育,重应试而轻素养、重少数而轻全体、重比赛而轻普及,课程被应付挤占等现象屡见不鲜,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等问题长期存在。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濮存昕说,要为孩子们营造更好的美育氛围,“希望艺术让孩子的生活,特别是自主生活的空间能够丰富起来”。
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东钱湖教育论坛联合主席龙永图提到,以前很多人认为上上音乐课美术课、学学吹拉弹唱等就叫美育,实际上这些只能说是美育的“形”,真正美育的“实”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具有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的人才。
“美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帮助我们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中经由感官学会认识自己、理解世界。”希腊第182任总理,希腊教育部前部长、外交部前部长乔治·帕潘德里欧说,音乐、戏剧、舞蹈、诗歌、电影、雕塑、绘画、文学等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皆能帮助我们增进各民族的文化理解,而这一切都经由审美表现、感官和体验来传递。
美育更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完成一个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未来的创意时代要培养一种富有情感的、富有社会责任与担当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具有全新思维的人,这离不开美育。”中国科技馆原馆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原理事长李象益说。在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设计总监任婕看来,未来孩子们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两大基本能力,即思考力和创造力,而美育就是培养这些能力最好的教育方式。
发挥学校美育主阵地作用
“美无处不在,美育的场所绝不仅仅在学校里,但学校是美育的主阵地。学校该如何发挥主阵地的作用?”东钱湖教育论坛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抛出了这一话题,引起了与会嘉宾热烈的讨论。
“要从学校的视角倡导大美育观。”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校长王海霞说,“第一个是大课程。首先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对学校的艺术课程要进行更加丰富地设计,能够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需求。第二个是大课堂。把整个校园看成美育的一个大课堂,让学生天天沉浸在美的环境里。第三就是大师资。除了激发教师为学生研发更多的课程,也可以把专家、教授、专业团体成员、非遗传承人请进来,开门办学,能者为师。再一点就是大实践。通过校园内项目式的学习和实践,把更多的学习内容协同起来。”
杭州市钱学森学校、时代小学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唐彩斌认为,要挖掘美育的内核。“我们把它概括为8个字,就是面向人人,立足天天。美育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融入到德智体劳中,‘五育’并举。”
在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晓明看来,要有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目标定位的再思考。同时在未来的艺术和审美教育当中要发动学校教师全员育人。“学校的美育、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关注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还更需要关注教师。”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艺术课从艺术与情感、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技4个大类中设计课程,供学生选择修习,艺术课一直开到高考前夕。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让该校校长唐江澎“火”出圈的,正是他关于美育等的阐释。“有教无类,所有的孩子都应该接受让他们优雅起来的教育,美育应该是孩子一生的必修课。”唐江澎说,“培育优雅生活者在我看来绝不是只关乎学生个体的优雅风度、精神气质的一件小事,关乎的是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品级、审美品位,关乎的是我们整个民族未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