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身上都藏着尺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平湖市全塘中心小学 朱红霞

前不久,学生做了一份关于长度单位的练习,错误率很高。其中有一道选择题,让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应该比较容易,结果有一个班将近一半的学生错了。

我在与同事们闲聊时发现,教材中单元后面的任务提示,没有让学生操作。我介绍了自己上这节课的方法,概括起来是:一找、二比、三测。

“老师身上有一把米尺,你们知道在哪里吗?”说完,我伸直双手,让一名学生测量。学生发现,我的肩膀到手腕大约是1米。

我又说:“每个小朋友身上也有一把米尺,你们自己找一找吧。”

等学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米尺”,我让同桌之间比一比,谁的“米尺”更标准。

最后,我让学生试着测量教室里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家兴趣高涨。其中有一个五人小组,互相配合,量出教室的长度大约为9米。

整堂课下来,学生参与积极,深刻理解了数学概念。

其他教师听了,感觉可以利用托管时间让学生实践一下。

第二次上这节课时,学生把教室里的东西测得差不多了,我提议:“想不想到校园里去测量?”于是,大家兴冲冲地奔出教室。有的用手掌量草和树叶,有的测小树的高度。

我问:“小树的高度怎么测?”

学生说:“从树根往上测1米,再往上够不到的地方,站远目测估计还有1米,加起来一共2米。”

课后,许多学生围过来跟我说,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

学生学会用身体的部位丈量,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对长度单位有了更深的理解。

因此,教师不能怕麻烦。首先,课堂环节不能漏,少了“比一比”,学生对尺度的把握就不够严谨;其次,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只有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发,并发表自己的想法,使得知识点在实践中融会贯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