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不是学校的“独角戏”,而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大合唱”,不少学校巧借各类资源为课后托管服务或学生的周末时光增彩助力。“双减”落地已过百日,那么在这场“大合唱”里—— “借”来的资源,好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张纯纯

下午4:10,距离诸暨市陶朱街道西湖小学晚托管第一批学生放学还有10分钟,诸暨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的2名交警已经到岗,在斑马线和临时停车区域维护秩序。在离他们几步之遥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3名家长志愿者穿上了红色马甲,引导前来接孩子的家长有序停放电瓶车并戴好头盔。在大门口的放学区域,保安和值周教师已在静静等待着孩子们的到来。

一方天地,三方守护。而这,正是“双减”之下家校社发挥合力的一个日常缩影。

借“力”:守护平凡日常

这个学期,像这样被“借”到各校护学岗位的交警,在诸暨市增加了50多名。

“‘双减’政策落地后,由于学校周边的人流、车流和晚高峰相叠加,城区晚高峰交通流量比之前增加了14.6%,带来不小压力。”诸暨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杨幸锋介绍,自9月份以来,市教体局联合公安交管部门,积极解决晚托接送时段交通拥堵问题,在增派警力的同时,帮助改善校园及周边交通设施,排除涉校道路安全隐患。

西湖小学的南面停车场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中迎来了升级——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重新划分了228个非机动车车位,做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完全分离。“我们做过调查,学校共有近500名学生是用电瓶车接送的,原先电瓶车停放比较散乱,路上、停车场、校门口都有停放,现在统一安排到非机动车停车场后,有序多了,安全多了,也方便多了。”学校安管主任方少勇说,这学期学校在上级部门、交管部门、家委会等的帮助下,实施校门口交通安全网格化管理,做到区域明确、责任明确、管理到位。

在衢州市衢江区东港小学,同样的放学交通拥堵问题则是依靠每班一张的“共享家长”接送安排表解决的。这张写明了时间、共享家长姓名、负责接送学生姓名、接送方式、地址等信息的表格,代表着在充分互信的前提下,亲朋好友或邻里间的几名孩子可由其中的一两个家长共同接送。“‘共享家长’实施后,私家车明显减少,原本校门口天天堵的问题自然就得到了解决,家长等待接送的时间也明显缩短。”副校长吕煜说。他还提到,除了接送交通拥堵问题外,由于学校地处经济开发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居多,之前有不少家长处于双班倒状态,没有时间接送孩子,部分学生都是独自上下学,“现在学生有了专门的‘共享家长’陪伴,家长和学校也更放心了,还能促进家长间的沟通与交流”。

为了更好地“借”家长之力,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第一小学的教学楼里多了一间特殊的“家委办公室”。据了解,昌化一小共19个班级,每个班有一名家委会成员,他们平时随时可以来学校监督巡察,对学校的管理教学方式提建议。“双减”之下,19名家委会成员和部分家长志愿者经过培训后成了晚托班教师们的最佳助理。

上周四晚托班的体育拓展课开始前,家长志愿者施庆萍就带领着班级学生到操场排队,提前做好热身运动。“我们主要是参与体育、阅读等拓展课程,负责看护工作。”虽然工作内容很平常,但在施庆萍看来,作为家长能和孩子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就是一件很荣幸的事。

该校校长张翅表示,晚托班难免会挤压到教师的教研和备课时间,因此学校借助家长们的力量,缓解教师各方面的压力,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借“课”:缺什么送什么

而在张翅看来,更需要借好的其实是课程资源。

“做好课后托管,我觉得关键点还是在课程的丰富性上。”张翅坦言,目前学校开设了美术、阅读、书法、体育、舞蹈等拓展课程,但还远远不够,未来如果能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课,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那么,课从何处来?

衢州市实验学校新湖校区副校长姜雅丽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借课”秘诀:打开平台,选择感兴趣的拓展课程,提交申请表,一键下单,专业团队就会按照预约时间准时进校园授课。

“这些课程,孩子们真的非常喜欢。”姜雅丽介绍,这个学期以来,学校已经成功下单了12次,课桌舞、游戏嘉年华、劳技实践课等丰富多样的课程人气火爆,“一次预约,超过3000名学生受益呢,这样的服务可以说已经成为我们学校的常态了”。

姜雅丽所说的平台正是衢州市教育局为精准助力课后托管服务专门构建的群团“四单”平台。在这个课后服务数字化平台上,可以实现学校“点单”、平台“派单”、群团“接单”、互动“评单”的智慧化运行模式,真正做到“你要什么我送什么”。相关负责人介绍,文明办、文旅部门、体育部门、工会、团委、妇联、文联、残联、科协等都是“接单”成员,群团合作建立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课后服务志愿者队伍,打造一系列符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课后服务拓展课程,形成一套群团助力课后服务工作的评价体系和退出办法。

姜雅丽最新下单的活动便是衢州市科协举办的“博士讲科普”活动。这是一支由衢州学院和衢州职业技术学院15名教授、博士组成的科普队伍,讲授内容涵盖了心理健康、科技创新、天文气象、教育管理、物理科学等30多个领域。

“以前这样的专家都不知道去哪里约,现在教育局搭建好了平台,我们也不用四处联系了。而且平台会直接把关,筛选优质资源,保证了进校园的内容是高质量的。”姜雅丽说,到时候这场活动将借助校园互联网,通过线下+线上的形式,辐射到结对的农村学校,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借“域”:周末去哪儿

操场上跑步、打篮球、跳长绳,科学教室里创作树叶贴画,图书馆里静静阅读,报告厅里看一部电影……这是龙游县溪口小学部分学生的周六半日时光,也是该校增设的“金兰驿站”周末托管服务内容。

据悉,本学期溪口小学的留守儿童有165人,周末照顾孩子难、活动场所缺乏等成了“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们普遍反映的难题。除了每周开展的“金兰驿站”服务外,学校还在周六、周日引进由龙游县少体校指定青训战略合作机构开展的专业篮球培训活动,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周末生活。

每到周末,宁波市北仑区大碶社区教育学院学苑社区分院儿童之家活动室也变得非常热闹——

“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儿。拿着竿子去打枣儿……”跟着北仑区图书馆的教师,学生们流利地念着《数枣》,反复练习着口部操、气息等基本功,为后期熟练掌握朗诵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把剪刀、一张纸,来自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们正在给孩子们现场教学剪纸,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作品跃然呈现在眼前。“真神奇,没想到我也学会了剪纸!”大家开心地分享着自己成为“手艺人”的喜悦。

……

这些正是宁波市北仑区在开展“一校一案”课后服务基础上充分发挥成人和社区教育力量开展的周末公益托管课堂。每次报名公告一经发出,短短数分钟就被“秒杀”。截至目前,已累计有来自周边学校近百人次的学生参加了社区教育学院的各类特色培训,获得了不少家长的点赞支持。

“‘双减’的本质是给孩子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孩子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多的可能。周末公益课堂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抓手,也是社区教育学院和社区回应居民关切的‘最后一公里’的主动担当。”周末公益课堂教师胡碧慧说,在课程设计上,学院和社区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依托书香社区优势,盘活共建单位优质教育资源,为青少年们量身打造课外“学习圈”,为“双减”赋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