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适应船舶智能化发展“新航海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加快实现海洋强国梦,关键在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为此,笔者所在的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国家“双高”专业群建设,创新“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培养,走出一大批适应船舶智能化发展的“新航海人”。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实践“三明治”
海上实习是航海类专业学生接受航海教育的重要环节,针对一贯式校内培养、模拟训练方面的不足,以及传统订单班无实际船舶操纵环境、无实船实践动手锻炼、无英语口语会话场景的问题,学校主动联动行业企业深入开展调研并围绕其用人需求,创新提出并不断深化“24个月校内学习培训+8个月上船实习+4个月返校强化”的新型“三明治”卓越海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学交替各阶段模块设计和时长安排,循序渐进推进普通船员、支持级船员、管理级船员培养。
其中,各阶段目标明确、分段培养,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始通过企业宣讲自主报名,通过面试和考核后单独组建“卓越海员班”进行特色化培养,在校学习24个月后,8个月在船实习,并完成校企双方规定的实习任务,然后回学校完成4个月考前辅导。这种“学校—企业—学校”的“三明治”夹心培养方式,正对应了“理论—实践—理论”的航海类专业教育模式,可以让学生及早发现自身团队合作、多元文化、英文交流以及实操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并在回校后完成针对性的强化,且学生毕业前上船实习时间可认定相应职务的见习资历,极大缩短学生换证时间,有效解决了船期派员、校企疲惫、学生困扰等方面的弊端,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推进课证融通,五方协同育人
围绕企业用人需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学校优化培养方案、强化“半军事化”日常管理,企业前置行业企业文化、英语口语会话和一些特色项目培训,学生自我加压,企业、学校、家庭共同监督,“政、行、企、校、家”五方协同培育卓越海员。
在五方协同合作育人的基础上,学校引入企业人才培养标准,分析岗位能力,研究考证标准,明确培养目标,成立了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学校、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共同开发学生海上实习内容,海事局、学校、企业共同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把关。同时,持续打造“课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将“1+1”学历证书、船员岗位适任证书,“X”适应专业群不同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包括基本素质与能力、专业素质与能力、素质与能力拓展和创新创业教育等4个课程模块的学历证书、海员适任证书“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历练航海真本领
按照“贴近实际、技术先进、开放共享、注重效益”的原则,学校搭建了校内与校外、模拟与实船、岸基实训与跟船实践“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优质资源平台,建立协同联动的长效保障机制,实现了校内外多方资源的有效融合和统筹利用,实现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解决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个体轻合作的问题。
一是充实理论课程实践内容和强化实训环节。结合海事局“典型事故案例进课堂”活动将实际船舶运营中典型事故引进课堂,强化安全教育和实际场景技能培养。校内实训内容与实际岗位紧密结合,围绕考证知识点拓展技能点,强化实训针对性。二是组织学生技能比赛和校外竞赛,提技能促合作。连续举办校内精通艇筏专业技能竞赛,企业主动参与,卓越海员班学员单独组队参赛提高归属感,并组织学生参加海员大比武、航线设计大赛等,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技能水平和合作意识。三是优化校内实训,强化实船实习。通过组织卓越海员班学员参加行业企业年会、团建、到企业参观等形式,重点开展8个月实船见习,直接与工作岗位需求对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英语口语会话等能力。
“一朝上船成老轨,从此应是航运人。”从最开始的“1(院校)+1(企业)”到“1(院校)+N(企业)”的“鑫裕盛产业学院”,再到成立的“N(院校)+N(企业)”的“卓越海员培养产教联盟”,如今,“24+8+4船院模式”已逐步形成区域内有影响、行业中有特色、全国可借鉴的卓越海员培养新模式。
(作者单位系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