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考试的分类竟是冷知识
□茅卫东
临近期末,来谈谈考试吧。“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话已经流传很多年,现在仍然适用。
考试依然是很多学校和教师的法宝,而分数已经不只是学生的命根,它也是教师的命根,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关乎教师的面子。而“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也是很多教师和家长激励学生的耳熟能详的话语。
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家长和教师刷出的焦虑天天不断,主要焦虑来源就是考试。东西南北、中小学校,除期中考、期末考,还有普及化的月考、周考、各种随堂小测验。
那天,笔者忍不住在群里提了一下:中小学考试其实分为选拔性考试和检测性考试两个类型,对于平时的检测性考试,教师和家长大可不必那么紧张,不要给学生施加太大压力。
结果,居然有人惊讶地说:不知道考试还有这样的分类。这倒是让笔者大感惊讶,更惊讶的是,有群友调查了身边几个熟悉的朋友后,发现他们也不知道。
大家都在教育圈,平时也是敬业爱岗的人,怎么会不知道考试的常识?这就难怪,一次小测验都可以让一些教师暴跳如雷,让众多家庭鸡飞狗跳。
那就让笔者简单说道说道,算是普及一点教育常识。
考试一般分为选拔性考试、检测性(也叫评价性)考试和水平性考试。
水平性考试简单说就是指各种考证,像普通话证书、教师资格证书、驾驶证、会计证、建筑师证……只要参加考试,达到规定标准,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这基本上是成年人的事,但与中小学生相关的水平性考试也有一些,比如钢琴、舞蹈、跆拳道的考级,一般在体育艺术方向。
选拔性考试中小学生参与的不多,只有中考和高考,但很关键,目的是筛选学生,分数不够的淘汰,按照一定比例升入高中、升入大学。
各种学科竞赛也是选拔性考试,但必须严格控制,因此绝对数量其实很少。
面对中考和高考,教师和学生的压力都非常大,因为事关学生的前途和教师的绩效。
特别是高考那几天,附近的建筑工地停工,周边公路实行交通管制,很多考生的母亲身穿旗袍、手举向日葵,到现场为孩子加油;甚至一些父亲、男教师也这般打扮。
这还不算啥,有的地方甚至是交警负责学校周边环境,家长自发组织起来负责“二环”交通,有点蛮不讲理,但的确行之有效。
除中考、高考这两次选拔性考试之外,中小学生每个学期经历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还有一些学校采取的月考、周考,或者是各种模拟考试,这些都是检测性考试,或者叫评价性考试。
评价性考试主要是用来检测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从中发现教和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学生在某个知识点或某道题上犯了普遍性的错误,基本可以认定这是教师的“教”出现的失误,那么,教师就需要调整教学进度,改变教学策略;如果某名学生这次测试比上次退步很多,教师就需要分析,这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有问题,还是身体健康的原因,又或者是心理波动等其他因素造成的。
一名优秀教师能通过一份作业、一张试卷大致估摸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在与学生交流或家访之后,对学生作出专业性、针对性的辅导。这是检测性考试对于教师的意义。
同时,学生也可以从平时的检测性考试中,发现自己学科学习的问题,提醒自己,查漏补缺,及时修正提高。
然而,一个不好的现象是,很长时间以来,很多学校已经把本来适用于促进教和学的检测性考试变成控制学生(有时是教师)的一种手段。
有的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很过分。无论什么学科的考试,不管是上午考还是下午考,只要是今天考,那就必须今天阅完卷。不但要出成绩,还要将试卷分析交教务处。
这还没完,有的学校甚至把每一次的月考、周考都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
非常普遍,非常荒唐,也非常无奈。
这已经不是对教师的考验,而是一种摧残。学校这样要求教师,也就不难理解教师对家长和学生“不客气”了。每次考试一结束,很多教师第一时间把分数、排名、平均分这些数据,一股脑儿扔到家长群里,然后隔空训话。
每一次考试,教师生气,家长憋气,学生害怕。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人们在乎分数,但很少有人去思考分数的背后是什么。
考得不好,学生难过、伤心、担心,担心被教师羞辱、被家长打骂,有的学生甚至心生绝望。
很多教师关心分数,其实关心的是自己的面子和考核,每次一考完就责骂学生不努力、批评家长不配合。
家长憋了一肚子火,回家就会发泄到孩子身上。
前面说了,这里有制度安排的原因,但也不排除教师和家长个人素养的问题。教学能力强、有教育情怀的教师,不会因为学生一次小小的失误就大动肝火。而真正爱学生的家长也一定是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面子”大过“孩子”的家长都是糊涂蛋。
说一千道一万,这些学校缺的不是考试和管控,而是缺淡定、缺自由、缺德。家长主要也不是不负责任,很多家长“太负责”,积极主动,甘当“助教”。
家校联手摧残学生,很多人不是无动于衷,而是激动不已,笔者觉得,想要改变错误观念、改变旧的习惯,太难。
有教师告诉我,“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从本学期开始,单元卷上没有分数了,每道题的分值也不显示了,即使最后给出等级,也不会让学生把试卷带回家。
显然,学校已经意识到问题。很多考试,究其根本只是检测性考试,不是选拔性考试。检测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提升教学质量,不用搞得那么紧张。
可是,不排除现在仍然有一些教师暗地里给每道题赋分,然后算出总分,在另一本账上登记分数,不给学生和家长看,在等“双减”的“风头”过去。
也许,这些教师这么做,可能并不是出于真心,而是习惯的固化。他们当学生是这么过来的,当教师也自然而然用这个模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