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荟:改变低效的教师专业成长方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1-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市凤凰小学 缪华良

随着校本研修制度化、常态化、学分化,在每5年360学时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求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

如何让校本研修服务于教育教学?课例研修独具魅力,成为一种重心下沉的教师专业学习方式。

我校自2017年创办以来,依托“课例荟”平台,不断探寻实践,开展基于课例研究的校本研修,让教师通过合作性学习获得效能感和团队归属感。

“荟”的本意为草木繁盛,寓意为汇集美好事物。

“课例荟”既是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例资源库,也是不同地域教师以课“荟”友的载体,更是教师线上线下混融研修的成长共同体。

基层学校普遍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长期坚持课堂研磨、基本功比武且富有成效,但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并没有提升到预想的水平。很多教师虽然上了一堂又一堂的公开课,但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的系统性建构仍是原地踏步。

要解决这一困境,需要改变原有的校本研修方式,尤其是改变校本研修的目标,让校本研修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幸福力。

“课例荟”将教师的专业化体现为教师能够找出问题,通过不断设计与改进教学,让每一位教师有机会展示课堂艺术,并且有思维外显的教学成果表达,辅之以自媒体技术,为教师高质量的专业成长赋能。

若说医生的功夫体现在手术台,那教师的功夫就体现在课堂,上好一堂课,便是教师的真功夫。没有对一堂课的持续研究,就无法培养出一位好教师。

课例研修要对一堂课进行“麻雀解剖”,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师生活动,以及同伴之间的对话。文字载体有教学反思、课堂案例、课后记等,抓住课堂中的一个教学事件展开,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弊端是缺少完整的课堂呈现,容易碎片化。

所以,我们要求写成的文章兼具各种体裁的优势,把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直至课后反思全面呈现,完成教师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行动研究的紧密结合。

教师要敢于跨界,通过直播上课、线上评课,打破学科壁垒和时空界限,汇集众人的教育智慧,把不同的学科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要素有机整合,开辟出一条研讨新路径。

“课例荟”在省规划课题《高质量视域下优化小学教学要素的实践研究》引领下,采用“组块统合、有声思维、跨界混融、素养学评”的基本策略,着力从内容、方式、媒介、评价四维突破课堂教学。

教师以口头表达、书面表达为媒介开展课例研修训练,通过课例分析报告撰写和优秀课例TED演讲等方式,凝练课例背后自己的理念和主张,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学校确立四项具体实施工作,努力建构“课例荟”的校本化实施样态。

各学科教研组经过多年探索,逐步形成“选课—磨课—上课—评课—报告—演讲”六步闭环机制。

“磨课—上课—评课”这三个步骤几乎是任何一所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必有环节。我校则在前面又加了一个步骤“选课”,安排在期末的最后一天。

这一天,师生放假,教学线领导和教研组组长没有放假,学校邀请校外专家、教研员等,对新学期课例研修的方向把脉、定调。

开学初,确定课例题目,然后在这个学期进行团队磨课、上课展示、互动评课。

每学期末,全校每位教师至少撰写一篇有规定格式的课例报告,学校学术委员会举办“枫杨杯”教学评比,评出优秀课例报告,部分获奖教师在全校培训会上进行TED演讲。

六步闭环,缺一不可,形成“课例荟”研修的基本环节。

2020年3月,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我校借助新浪教育的直播平台,举办首届线上课例节音乐学科专长活动,在线教师超过3万人次。

在此之后,我校每学期启动3个学科教研组的课例节专场活动,一届课例节横跨3个学期,耗时一年半,各教研组轮值举办。

凤凰课例节主题新颖、研究全面,参与者多,如本学期刚结束的第三届课例节语文专场活动,线上关注量达26.8万人次,同步交流的教师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

以往的课例研修,重在研究课标、学情、教材,而教学设计、听课评课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现在的课例研修研制了课堂教学量表,使得研究指向明确、具体可感。

课堂教学量表走过了三个阶段:从2017学年的创智课堂四化量表,到2018—2019学年的高阶思维培养、凸显学科核心特质,再到2020学年升级为3.0版本的四维建构课堂评议表。

基于工具量表开展课例研修,教师上课要经历同行体检、家长体检、专家(行政)体检,成长更加快速,学术氛围趋浓。

从一堂课的研究到一类课的研究,再到一种课型的研究,是教师走向专业、精业的必经之路。我校一直以来重视成果的物化,倡导“读写人生”的专业发展文化,构筑教师研修进阶的共享文化,主要采取的方式就是“编”和“推”。

“编”指的是定期汇编课例集。课例撰写有统一的体例,细分为教学内容、设计简说、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课例综述,已经编辑完成第三辑《梧桐心育》课例集。

“推”指的是用公众号推课例。除常规公众号外,还建立了“课例荟”学术公众号。

接下去,“课例荟”研修将着力在两个方向上推进:一是走向学生的行为分析。当前,学生创新素养是薄弱点,因此,教师的“教”应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为学而教,进一步突显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教学要素优化,营造自由创造、自信展示、自主选择、自省完善的课堂文化。

二是走向教育循证。教育循证是一种实践性循证,是在实践中不断反复检验从而得到结论的过程。课前课后的问卷设计、听课后的学生访谈、各种量表诊断分析、针对学生个案的追踪、运用视频或课堂实录进行案例分析,都需要专业工具的诊断支持。学校已于2021学年成立“数智教育中心”,采购了新设备,建成两间儿童学习行为观察室,为更具针对性的实证研究提供技术升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