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业教育成为新征程上的最亮底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5-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视觉中国供图

    ■“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端访谈”⑤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再次明确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去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以立法方式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为推动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转变提供了法律保障。

    职教法中新修订的内容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如何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年修订)解读与研究》日前发布,该书作者、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大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做客“高端访谈”,深入解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对于这项内容,您认为职业教育当前面临的使命是什么?从国家基础建设和产业升级等宏观层面来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周洪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意味着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普通教育并列并具有同等重要性类型的定位已经在中央文件中正式确定下来,而写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意味着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在法律层面得到进一步稳固。这都必将从认识上有力破除“重普轻职”的传统观念,从制度上为学生搭建起升学的“立交桥”,从行动上践行类型教育的理念,将给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大任务,肩负着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大众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大使命,肩负着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成长成才路径的重大职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使其向高质量、高水平方向发展;有利于为服务地区经济、面向商贸流通领域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支持。

    当前,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的到来等一系列变化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与此同时,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吸引力不足、社会认同感不强、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不均衡等问题也在逐渐凸显。职业教育如果不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会成为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障碍。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背后的逻辑,在于普遍建立一种全民高技能、高技术、高劳动生产率、高经济竞争力的发展模式,使人才的供需匹配从传统的学历匹配、专业匹配转变为技能匹配。

    :新职教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您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周洪宇:“同等重要地位”和“教育类型”这两个关键词使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教育不是都往研究性的方向发展,但是在职业教育体系里,一定也不能少了创新型的技能大师。

    在我看来,职业教育的新定位,首先是对职业教育的重大理论贡献。它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而不是教育层次,这对于摆正职业教育地位,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能力,以及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次,职业教育的新定位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和实践意义。它明晰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联系与区别,指明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职业教育系统更加明晰自己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职业教育独特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再其次,它在法律层面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同等重要。新职教法明确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有关专业实行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贯通招生和培养,还明确提出,凡接受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的学生,可以依法申请相应学位。

    长久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有偏见,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低层次的教育,学生上升通道不畅、不宽。新职教法对此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明确国家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新职教法还明确提出,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由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由此可见,职教体系将形成自身发展的学历通道。这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有何促进意义?

    周洪宇:是的,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被打破。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可以读大专,还可以上本科,从法律层面畅通了职校学生的发展通道,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上大学提供了可能性,这将大幅提高学生上中等职业学校的积极性。

    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起来,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迈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种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兼顾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义务教育后的劳动者接受不同种类和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打开了新的通道。因此,它很好地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现代性。

    “产教融合的关键是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

    :伴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改革迫在眉睫,其中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等需要进一步强化。您认为,当前还存在哪些难点?从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来看,需要如何来破解?

    周洪宇:最大的难点是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低。这事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产教融合实践没有处理好校企共生利益的关系。产教融合的关键是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但产教融合实践因缺乏利益共生点,导致企业和职校之间存在“合而不融,各吹各唱”的低效合作现象。二是产教融合实践没有处理好组织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协调问题。尽管职校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与产教融合总体目标具有一致性,但组织自身有目标优先序。职校发展目标与产教融合目标基本一致,企业却有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考量,产教融合符合企业长期利益,但可能会牺牲企业的短期利益。简而言之,产教融合总体目标与职校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却与企业短期目标存在较大张力。要彻底解决产教融合的“校热企冷”问题,须重建信息共享机制、成本分摊机制、收益协调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以回应校企深度合作的校企共生利益和公私利益冲突问题。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兴起。企业方面愁于找不到合适的员工,职业院校虽然开设了相应的新专业,但也反映很难找到合适的教师。对于新兴产业的技术人才培养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您有何建议?

    周洪宇:对于新兴产业的技能人才培养,首先应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出台相应的人才激励政策,建立高技能人才库。例如,构建新兴产业技能人才信息服务平台,政府作为人才宏观管理的主体,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信息等服务,做好需求预测。

    其次,还应加强新兴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一是调整职业院校相关传统专业建设思路,扩大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继续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专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加工制造类专业的招生规模。二是高起点建设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同时也需要企业提供技能熟练的“大国工匠”。

    再其次,应加强新兴产业技能人才多维评价体系建设。一是要改变传统职业鉴定评价方式,新增包含新兴产业各环节需求的鉴定科目,尤其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对应的科目鉴定题库建设,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应该调整某些传统工作的鉴定方式,增强其含金量。二是构建新兴产业人才特色化评价体系。以职业技能鉴定为主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存在考核评价制度不够完善、考核鉴定门类覆盖不全等问题,需要新兴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企业内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等进行补充。

    此外,还应加强新兴产业对技能人才全面激励体系建设。当前,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工作环境、工作机会、福利待遇等方面一直处于社会较低水平。新兴产业想要吸引更多的技能人才,就要保障其薪资待遇,建立多样化的福利机制。例如,构建新兴产业人才补充激励体系,构建多通道的发展机会,在人才晋升选拔过程中,打破现有的身份、学历等条件限制,让技能人才得到更多参与企业人才选拔的竞争机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