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令人担忧。
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行动计划》提出了怎样的总体要求、有哪些具体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开展?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坚持“五育”并举,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受疫情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不少学生出现了网络依赖、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孩子面对压力时缺乏有效疏解的方法,家长工作压力也大,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孩子有烦恼,却无人可说。”几位校长忧心忡忡。
“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从成人、职业群体扩展延伸至大中小学生群体,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说。
《行动计划》有的放矢,提出诸多对策。其中,首先明确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全面发展”,首个主要任务是“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
如此部署,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透露着政策背后的深入考量。该负责人介绍,以德育心,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以智慧心,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体强心,发挥体育调节情绪、疏解压力作用,支持学校全覆盖、高质量开展体育课后服务。以美润心,发挥美育丰富精神、温润心灵作用,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以劳健心,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品质。
如何开展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会高度关注。《行动计划》提出,一要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中小学校要结合相关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通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原则上应设置2个学分(32—36学时),有条件的高校可开设更多样、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选修课。二要发挥课堂教学作用。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心理健康素质。
在此基础上,《行动计划》还提出“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编写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读本,向家长、校长、班主任和辅导员等群体提供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操作指南等心理健康“服务包”。如此一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又多了一重保障。
加强监测干预,关注重点群体
记者在网络上搜索“心理健康测评”,出现的量表种类繁多。哪些准确可靠、哪些适合中国青少年?这些问题也曾困扰许多师生、家长。
《行动计划》特别提出,将组织研制符合中国儿童青少年特点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规范量表选用、监测实施和结果运用;组建面向大中小学的国家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监测专业机构,构建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指导学校科学规范运用测评结果,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
从工具到周期的规范,都意味着心理健康测评将更加“准”。那么心理预警干预,也必须变得更及时。
《行动计划》提出,一是健全预警体系。县级教育部门要依托有关单位建设区域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规范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定期面向区域内中小学提供业务指导、技能培训。中小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开展预警和干预工作。高校要强化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二是优化协作机制。指导学校与家庭、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及早发现学生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畅通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及时转介、诊断、治疗。
“还要重点关注面临学业就业压力、经济困难、情感危机、家庭变故、校园欺凌等风险因素以及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等学习生活环境变化的学生。发挥心理援助热线作用,面向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受影响学生人群,强化应急心理援助,有效安抚、疏导和干预。”该负责人说。
内强师资队伍,外联社会力量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北城小学校长张淑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在调研中发现中小学普遍建有心理咨询室,但专职心理教师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心理学专业出身的老师少,很多学科老师兼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行动计划》定下明确的工作目标:到2025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比例达到9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比例达到60%。
“据测算,两个目标可以如期实现。”该负责人说。
先看人才队伍建设。在数量上,配齐心理健康教师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行动计划》要求,高校按师生比例不低于1∶4000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且每校至少配备2名;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鼓励配备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研制度,县级教研机构配备心理教研员。
在质量上,要完善《心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加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专业和心理学类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针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汇聚心理科学、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资源,支持全国和地方相关重点实验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基础性、前沿性和国际性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行动计划》对心理教师给予暖心支持。《行动计划》明确“畅通教师发展渠道”,组织研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形成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称制度相互衔接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可纳入思政、德育教师系列或单独评审;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再将目光投向校外。《行动计划》提出,要提升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加强儿童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心理咨询及专科门诊建设;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组织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指导推动地方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建设;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问题科普等。
本报北京5月11日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