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学”课堂 集团扬帆起航
自2009年引进百年名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办学,把附中的教育文化理念从六朝古都南京带到项王故里宿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宿迁分校充分依托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优质资源,结合本地实际,在创新学校发展方面走出一条独特的办学之路。
宿迁分校努力实践附中“健康生长”的教育理念,不断巩固课堂主阵地。2017年以来,从认识到“课堂改变,学校才能改变”出发,着力寻找教育教学的增长点,打造“优教乐学”的课堂特色,强调师生共学、共同成长,优化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好学、乐学,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结合教学平板电脑应用,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条件,实现课堂教学即时、及时评价和教学大数据积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推进课堂再优化,又进行了两年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索。
2022年,宿迁市教育部门制定了《关于在全市基础教育深入推进“三学”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宿城区教育部门决定在全区中小学全面实施“三学”课堂建设与实践探索。“三学”课堂是指站稳“学校立场、学生立场、学用立场”的三学立场,凸显“课前自学、课中合学、课后测学”三个学程模块,实现“会言说、会比学、会留白”的三学目标,坚持“课程重构、教程重效、学程重生”的三学操守。宿迁分校结合本校特点,打造“三学·易课堂”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优化的课堂教学探索带来喜人成果,截至目前,学校在江苏省及以上优质课比赛、基本功大赛中,25人次获得一等奖、30人次获得二等奖,在市、区级比赛中,730多人次获得一等奖。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特色学校联盟成员单位”“江苏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江苏省试点学校”“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校”等50余项全国、省、市级荣誉称号或奖项;通过国家特色项目2个、省内涵建设特色或基地项目6个。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探索自主发展之路,让宿迁分校取得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赢得社会广泛尊重和认可。
“三学”课堂 以生为本
宿迁分校组织教师认真研究“三学”课堂的精神要素和本质要求,强调课堂改革的实践必须结合学校实际。在弄明白是什么、说清楚为什么之后,再来计划好怎么干,提出了在智慧校园信息技术支撑下,具有分校特色的“三学·易课堂”模式,即树立“以生为本,少讲让学”的课堂教学理念,突出“课前自学、课中合学、课后测学”三个学程模块,坚持“课程重构、教程重效、学程重生”的三学操守,立足于大单元备课,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合作学、展示学,实现“会言说、会比学、会留白”的三学目标,坚持“优教乐学”总原则,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再提升。
为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宿迁分校从多种途径培养课改教师队伍,夯实课改基础。
第一,组建教干团队。让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等学校的中坚力量,率先开设课改探索示范课,为“三学·易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先行样本,也为每名教师提供了交流研讨的实践素材。
第二,统筹赛课机制。为了激发教师保持课堂改革的热情,自我加压不断成长,宿迁分校设立了常态的上课新规范,从课堂教学范式、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方面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赛课评比活动。
第三,上好主题研讨课。为了解决课堂改革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每周四开设校级“三学·易课堂”主题研讨课,确定研讨主题之后,上课教师均通过随机抽选,既抓好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又对教师按要求上好课提出了要求。分管行政和本学科教师必须参加听课,听完后立即现场评议反馈,其他听课教师也可以在学校QQ群、微信群发表感想和建议。
第四,专家把脉和联通区域研讨。课堂改革到了一定阶段后,教师必然会遇到很多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宿迁分校经常会在适当的时机,邀请省、市教研室和宿城区教师发展中心领导、专家现场“把脉问诊”。2022年11月29日,在宿迁市教研室大力支持下,学校举办了主题为“让改变发生 向未来而行”、由江苏省教科院调研指导的宿迁“三学”课堂教学改革暨全市“三学”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线下开课36节,省教研室专家点评,开设学科讲座,线上面向全国直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上学期,宿迁分校还在洋北初中等9所学校开展了“三学·易课堂”课改主题送课、教研活动。
第五,培训好全体学生和家长。为了将课堂改革顺利推行下去,学校组织班干部、小组长和组员进行了多轮培训,组织召开全体学生“学多、学好、学轻松”合作学习动员与培训会,了解学习方法和学习理论,并在真正参与课堂学习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力。同时,利用家长会、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等平台,大力宣传学校课堂改革必要性和优点,让家长认可课堂改革、支持课堂改革。
一校六区 集团办学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宿迁分校的辐射引领作用,宿城区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开始推进宿迁分校的集团化办学。2018年5月,城北路校区揭牌,宿迁分校托管原宿迁学院附属学校;2020年9月,南校区、太湖路校区、初中部学院路校区同步启用;2021年9月,黄海路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形成“一校六区”格局。各校区与宿迁分校实行一体化管理,即办学理念统一定位、师资队伍统一调配、教学计划统一实施。但如何让集团学校既均衡发展,又“一校一品”各有特质?集团内各校区之间怎样资源共享,携手共进?几年来,宿迁分校很好地达到了办学目标。各校区在区域内,都形成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在分阶段解决创办和后续发展等具体问题后,近期,宿迁分校又响应教育部门优化集团办学效能的要求,分成核心校、托管校、加盟校,调整接纳了几所学校,谋求区域内的资源辐射和共同发展。
校长崔超认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旨归,教育教学质量在课堂,但又不仅仅在课堂。”“课堂内外,都有教育教学。”“各校区要有符合自己特点的差异化实践表达。”
成子湖路校区(主校区)不仅着力于“三学”课堂的课堂建设,学校还特别重视围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进行立体构建。如进一步优化学校的“智立方”立体化课程体系,通过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社团活动,为尊重个性,厚植基础,培养学生具有关爱精神、责任意识、创新能力、健康人格,作出了很大贡献。
各个校区,根据其发展阶段和学段的不同,追求其发展的特色和创新,实现了统一办学要求下的多元化表达。
南校区的多元化表达,通过创新评价方式实现。学校根据一、二年级教与学的特点,淡化分数评价,探索“目标导航式”“过程伴随式”“学科嘉年华”等评价方式,促进“教、学、评”一致性,让学生快乐学习、爱上学习、多元发展;通过搭建实践平台,优化学习环境,积极探索“萌娃小当家”德育管理路径,为学生搭建多种体验、展示的平台,如“空中小农场”在三楼平台种植蔬菜和鲜花,“科学大鱼缸”养了多种热带鱼,三楼“科学大走廊”上各种科技体验器械,常令学生流连忘返。学校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助力学生创造无限精彩。
太湖路校区的多元化表达,在于构建了太湖路校区“小水滴”课程体系,构建了“五水五学”水润课堂模式,追求“自主·滋养”的教学境界。科学构建“小水滴”评价体系,开设丰富的课程和活动,强化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探索增值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关注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性地把育人目标形象化为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明礼雅行、阳光健康、乐知善思、求是创新、学识广博、多才多艺”6个生动活泼的“小水娃”。
学院路校区的多元化表达,则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选修课程。其中广受学生欢迎的是科学实验社。科学实验社的实验五花八门,面粉大爆炸、平衡鸟实验、孵化小鸡……以学生非常喜爱的孵化小鸡实验为例,从收集胚蛋到在恒温箱里翻蛋、喷水、孵化,看着小鸡破壳而出,从一颗蛋变成一个鲜活的生命,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更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也让他们学习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2022年1月,《初中生世界》杂志以《这里有群“鸡妈妈”》为题对学院路校区的科学实验社进行了报道。
黄海路校区的多元化表达,则运用其在各校区中先进的智慧校园建设条件,让“三学”课堂通过信息技术与兄弟学校共享。为落实国家教育部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通过AI智慧课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与洋北初中、屠园实验等学校常态化开展“互联网+城乡互动教研、互动备课、互动课堂”活动。在城乡互动教研、互动备课中,学校借助AI课堂常态化大数据分析系统,为教师云端听课、教后精准反思提供技术支持;在互动课堂活动中,让异地学校师生实现课堂“零距离”互动,异地异班线上同上一堂课,让乡镇学校学生分享城市学校的课堂。教师也在同步教研中不断提升,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学校参与的宿城区“三个课堂”创新案例“‘三个课堂+AI’构建区域教育联盟均衡发展生态”入选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联盟区域案例并在全国进行交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