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视域下推进古筝教育人才创新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5-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1938年建立的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被誉为“桂北革命的摇篮”。2000年,经教育部门批准成立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坚定以培养优质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师资为主的办学方向,坚持做优教师教育类专业、做大艺术类专业、做强应用型专业,形成了鲜明的教师教育和艺术教育办学特色。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拥有85年的发展历史,沉积凝练了“走艺术兴学路,创特色师范牌”的办学理念。音乐系秉承这一理念,在古筝教育方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教育成效。

    守正出新

    抓住古筝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点

    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对古筝教育育人成效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古筝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清楚地认识到该校音乐专业与专业音乐学院在古筝教育人才培养上的差异性,明确了音乐系古筝教育的目的——培养从事古筝普及性教育的教师,而非职业古筝表演人才。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不仅在于具备演奏表演技能,也要具备高水平的音乐理论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艺术审美素养。学校音乐系牢牢把握住古筝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并围绕这一方向制定科学的、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方式上,学校音乐系既保留了传统的师徒教学模式,又建立了分组教学模式。教师依据学生的演奏基础、兴趣性格将其划分为多个小组,通过小组授课、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师徒“一对一”教学模式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问题,还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更有益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在练琴方式上,学校采取“团系合一”教学模式,即古筝教学与乐团表演紧密结合,使学生的练琴更具实践性,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乐理与表演之间的藩篱。在“团系合一”模式实施过程中,学校以课程设置为蓝本,选择适合课程进度的演奏内容,使演奏内容与技法、音乐史、教育学等专业课程紧密关联,打造了以演奏为中心,多课程之间横向联系、纵向支撑、多科协作的立体教育体系。为了开展“团系合一”教学模式,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汇报演出、技法展示、小组汇报等活动。学生不仅在活动中增长了见识、磨炼了演奏技能、增加了舞台经验,还提高了艺术欣赏水平、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获得前进的动力。

    秉承“知情意行”理念

    切实提高古筝教育育人成效

    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古筝演奏技法时,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秉承“知情意行”的理念。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从知识技能入手,不急于带领学生尝试演奏,而是从文化背景、文本内容、曲谱分析、技巧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全方位地认识作品;随后带领学生体验曲谱情感,形成演奏艺术作品的情感冲动;接着引导学生形成对艺术作品价值观和理念定位的认识,达到通过艺术作品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品格的教学目的;最后鼓励学生掌握演奏技法,并通过个性化的方式演绎和表现艺术作品,将其内生的“知情意”外化为演奏的“行”,真正塑造学生的音乐品格和人生格调,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和演奏技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懂艺术和懂教育的教师来实施。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办学40年来,音乐系为地方培养基础教育艺术师资和艺术人才近万人,是全国“1+X”考核试点学校,也是广西“1+X乐器艺术指导”正式试点牵头单位。在艺术领域,音乐系专任教师获国家及行业权威奖项40余次,获自治区及教育部门奖项70余次。在教育领域,音乐系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认定,获批多项教育部门及省级课程建设项目、资源库。为了提高教师专业能力,音乐系定期开展教师专场音乐会,通过专场音乐会这个舞台相互切磋技艺、交流学习,既展示了教师们的教学研究成果,又提高了师生舞台表演实践能力。音乐系还通过音乐会艺术作品的鼓舞作用,引领校园风尚、凝聚师生力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音乐系非常注重通过以演代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演奏技能,为学生提供各类表演平台,实现教学相长、演练交叉融合。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相关学校签约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举办古筝相关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舞台和增长学术知识、拓宽艺术眼界的机会。(刘雪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