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科牵引力 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是山东省立项建设的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近年来,学科所在的机械工程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对接国家和山东省重大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学科建设牵引力,为制造强国和制造强省建设提供科研动力与人才支撑。目前,已形成“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成绩位列山东省属高校之首。
党建引领 提升学科建设凝聚力
学院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构建“双向提升、双向研讨、双向考核”机制,深入实施“团队提升、书记领航、党员带头”三大行动,确保党建与业务同向同行。
提升站位,强化顶层设计。学院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纲,成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认真梳理学科基础、精准制定发展规划、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的引领作用。加大学科团队建设力度,构建以“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学科团队”为组织模式的学科建设工作体系。紧盯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牢牢抓住建设制造强国、先进制造业强省、“黄河战略”等时代机遇,加强有组织的学院内、省内外、国内外科研队伍建设,面向“高端制造技术与装备”,依托机械工程学科既有基础及优势,有效解决机械工程学科领域的核心关键共性科学技术问题,努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人才集聚地、科技研创发源地和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同时聚焦行业急需解决的重大研究课题,着力提升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依托“博士服务团”“科技副总”等项目,努力推进校地共建,力争将“产业链”和“人才链”拧成“价值链”。2022年,学院科研成果和项目创历史新高,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其中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项。横向课题取得重大突破,单个项目经费达到1290万元。
凝心聚力,激发师生斗志。学院扎实开展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将党员师生力量引领到学科建设责任高地,依托党建“双创”平台,不断强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升全体教职员工在学科建设工作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不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深度挖掘各类课程中的“制造强国”“工匠精神”“科技强国”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1个教工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教工党支部通过“山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验收。1名教工党员获评“全国师德标兵”,2名教工党员获评“山东省教学名师”,1门课程获评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人才引育 增强学科建设供给力
发展以人才为根本,办学以教师为主体。学院强化落实学校“人才优先精准发展”战略,科学把握人才成长规律,谋划以“学科雁阵”为坐标的人才布局,持续强化人才对学科的支撑度和贡献度。
精准引育,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多渠道、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组建由国家、省部级人才为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人才为学术骨干的高水平创新团队,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着力培养高层次人才,大力实施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工程,为每一名青年教师制定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计划,让其根据自身研究方向融入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学科团队现有成员155名,其中有教授33人、副教授48人,128人具有博士学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等国家人才6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人才18人,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立德树人,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专业群建设,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专业人才。2022年,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重大突破,教学项目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2个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新上智能制造工程专业,1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5门课程入选省一流课程。截至目前,学科拥有4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教育部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国家教育部门CDIO教学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成国家、省级等各类课程20余门。
平台搭建 助推学科建设创新力
平台是学科建设的关键要素。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为高水平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强研究平台,提升科研能力。学院坚持“有组织地做有用的科研”,以组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为引导,着力建强研究平台。目前拥有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机械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山东分中心等国家平台5个,部级平台2个,山东省精密制造与特种加工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新能源汽车示范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平台12个,逐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科研平台体系。在此基础上,学院大力营造良好科研学术氛围,着力提升科研团队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能力,提升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水平,增强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产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
建好交流平台,开阔教师视野。学院坚持开放办学,重视国外“引智”工作,聘请高层次的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和讲学,鼓励并有组织地选派优秀教师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知名大学与科研机构访学研修,开阔国际视野。在积极开拓国际资源的同时,整合科研队伍力量,2022年联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等6个国家的高校与企业,申报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基地”)。同时,通过交换生项目、暑期短期交流访学等项目吸引国外留学生来校学习,积极加强国际化办学的组织管理与交流合作,目前已与美、英、韩、俄、澳、新等25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德国不来梅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等实质性交流。
(巩丽 刘灿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