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坪山区:以课改推进育人方式改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5-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底色艺术“炫”课程。多彩艺术教育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音乐艺术学科以“人人会演奏、班班有歌声、人人善表演”为育人目标,开发歌、舞、乐、剧音乐课程群,在坪山区普及“百首中外民歌经典传唱”“百首经典名曲欣赏”“小剧场戏剧课程”。美术学科基于学生需求,从“赏美、悟美、画美、创美”四个维度,构建美术课程群。全区共建共享“百幅中外经典名画鉴赏课程”,开发名画鉴赏微视频课程,建构“赏—画—展—评”课程实施模式,开展致敬经典名画、名画鉴赏影视、名画鉴赏沙龙、学生作品拍卖会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润”课程。坪山区围绕劳动课程育人目标,从常规、特色、基地、融合四方面建构课程。坪山区形成内务、家务、班务等“五务”劳动常规课程,以及“收纳小达人”“家庭小厨师”等“六小”特色活动课程,推进劳动课常态化开展。为拓宽劳动育人途径,坪山区通过引入社会资源等方式,打通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围墙,搭建校内外劳动基地,开展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课程。学生在多元立体的劳动教育实践空间中,用汗水诠释劳动精神。

    为推动劳动教育走深走实,坪山区加强学科渗透,跨越课程、学科、学段之“界”,润物无声地将劳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例如,思政、艺术等学科有重点地融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数学、科学等学科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劳动方法等。

    (三)个性化课程:从“一校一规划”到“一生一特长”

    学校的课程承载着精神文化体系,是教育实践的生动载体,是学生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核心保障。个性化课程聚焦学校文化、教育理念、育人目标与现实基础,在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还通过地方课程专题化整合、校本课程特色化培育等策略,为儿童发展提供丰富可选择的多元课程,切实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形成“一校一课程规划、一校一课程图谱、一校一课程特色、一生一特长”的育人方略。经过学校自主规划、专家论证指导、视导诊断改进、动态优化学校课程,形成了素养化课程目标、结构化课程框架、模块化课程内容、图表化课程纲要、手册化课程指南、任务化课程实施、活动化学习体验、混融化课程评价、清单化课程管理等课程治理“九大经验”,持续促进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的动态发展。每一所学校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基因、课程密码,绘就了与众不同的师生画像。

    如,坪山区马峦小学的“童之梦课程”,让梦想从这里起航;中山小学的“习性教育课程”,知行合一,积习成性;龙背小学的“优之育课程”,让天赋自然而饱满地生长;科悦实验小学的“弄潮儿课程”,让每名学生成为时代的弄潮儿;龙田小学的“朝阳课程”,让每一个生命向阳绽放;锦龙小学的“小龙人课程”,给予每一个孩子腾飞的力量;坑梓中心小学的“幸福百花园课程”,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本领;新合实验学校的“星彩课程”,让每名学生都绽放光彩;坪山实验学校的“1+X+优才课程”,成就优秀的儿童;坪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的“树·人课程”,让生命与世界完美相遇;中山中学的“琢玉课程”,少年养志,玉汝于成;弘金地学校的“世界窗课程”,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学校课程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展示了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实践智慧和经验。

创设智慧型课堂 改进教学方式

    “品质课程”的建设,并不局限于课程内容变革层面,更是课堂教学的一次全方位、深层次革新。坪山区引领教师变革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一)凝聚价值共识,建构高品质课堂形态

    坪山区“品质课程”建设倡导多主体参与,强调发挥课程整体育人功能。坪山区着重凝聚课程变革共识,统筹协调教师、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等多方力量,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建构智慧、融合、实践的高品质课堂。多方合力下,坪山区在区域学科层面,探索形成小学语文“厚朴课堂”、小学数学“智、趣、思”三维课堂、中学生物“项目化探究”课堂、中学地理“实践探究”课堂、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等学科特色。各校还构建了特色课堂,坑梓中心小学的“互动共生课堂”、坪山实验学校的“生本合作”课堂、光祖中学的“自主互助”式课堂……这些特色课堂充满活力、“百花齐放”。

    (二)激活实施路径,重塑高品质学习形态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多按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和程序授课,学生处于被动式接受学习的地位。坪山区直击课堂痛点,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创造性,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塑造了自主、互动、体验、探究、创造的学习形态。坪山区探索生成基于核心素养形成机制的多维课程实施路径,依托学科实践和综合实践,将学生带入“探索者”的角色,在探究、解决问题中,真实地获得关键知识与技能。

    如何加强学科学习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坪山区依托考察、调研、实验、报告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自主参与的任务与活动。学生在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中,掌握了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在综合实践方面,坪山区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为基本内容,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方式,促进学生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大自然中,获取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意识和能力。

    (三)融合信息技术,提炼高质量教与学模式

    基于深圳市“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双区”改革背景,坪山区着力打造面向未来的教学新样态。通过一体化构建“智慧课程”“智慧课堂”“智慧管理”“智慧环境”“智慧团队”,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探索建设智慧型教学模式。坪山区以“协同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建设”作为教学变革行动之基,区校联动开展智慧课堂实践,探索出一系列特征鲜明的新型教与学典型样本,例如,马峦小学的“基于信息技术小学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弘金地学校的“基于全过程学业数据的‘三环四化’智慧教学模式”等。

聚焦高成长价值 变革评价方式

    教育评价是树立正确办学导向的“指挥棒”,对深化课程改革起着重要的牵引作用。基于广东省和深圳市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坪山区紧紧抓住教育评价改革这个“牛鼻子”,科学构建区域教育评价体系,通过强化过程评价、完善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为全面提升教育品质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

    (一)发展性评价导向

    坪山区“品质课程”建设注重发展性评价导向,通过增强课堂观察、完善成长记录档案、改进过程考核方法等途径,健全教学跟踪机制,关注发展过程。坪山区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追求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引导学校切实强化过程性评价,让每名学生在有效学习中成长进步。

    例如,作为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的坪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创新构建“五育并举”过程性评价模式,制定了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方案——“让你的光芒闪耀”。学校根据学生的学情、爱好和性格特点,悉心挖掘每名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坪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改变用成绩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设计不同的评价项目。每个评价项目设置N个观测点,学生、家长、教师及社区等多方参与评价,客观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和突出成绩。

    (二)增值性评价策略

    坪山区“品质课程”建设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增值性评价为策略,不仅关注师生学习过程的最后产出,更看重学习过程所带来的增长。坪山区引导学校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增值评价体系及相应的激励机制,着重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程度,及时赞扬鼓励,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例如,深圳中学坪山创新学校作为深圳市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提出“一核心四改进”的评价改革方案,聚焦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班主任从德智体美劳方面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跟踪,详细记录学生的入校学习评估、阶段性学习进步、课堂表现、活动表现、参赛情况等。该校通过增值性评价,努力发现每名学生的进步程度与个性化发展潜质,帮助每名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三)多元化评价方法

    坪山区“品质课程”建设采取多元的课程评价方法,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在教师课程实施评价方面,坪山区树立全面的现代课程实施评价观,建立对教师的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改进、教学方式创新、学生学习指导、学习素养评价等能力维度的课程实施评价指标和办法,全面反映教师的课程建设与实施水平。在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方面,坪山区以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和个性发展为评价目标,建立学生的品德素质、身心素养、文化科学素养、审美素养、实践与创新素养等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坪山区通过多样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动态化评价过程,建立起全区学生成长档案,形成全景式、扫描式、诊断式的评价体系,科学地评价学生各阶段的发展水平,努力促进每名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