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的首个寒假,教师们在做什么?
□ 张纯纯
冬令营里玩出“花儿”,日程表上没了培训班,体育生活上“C位”……这是“双减”下学生们首个寒假的模样。那么,对于教师而言,这个寒假又有何特殊之处呢?为此,记者采访了3位教师,在他们的寒假生活里,我们或许能够窥见在校园之外、闲暇之余,无数普通教师的专业与初心。
寒托班的“守护者”
宁波市江北区育才实验学校中学部教务主任应佳乐的寒假第一天,是从校门口的晨检工作开始的。1月24日8:00,应佳乐早早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们的到来;8:10,他来到各个教室查看教师们的到岗情况;8:20,为期3天的寒假托管班正式开始了。
“中学部共有600多人,报名参加这期寒托班的约150人,主动报名参加的教师约20人。”应佳乐介绍,此次寒托班以各种拓展活动为主,更加注重学生们的“五育”发展,“确保学生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活动”。
应佳乐陪着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甬江木雕艺术馆,伴随着木雕大师的细致讲解,他们观察着以《红楼梦》为原型打造的活灵活现的木雕工艺品,感受着非遗文化传承的不易。应佳乐也和学生们一起打卡宁波美术学校的艺术展,体验软笔书法和活字印刷,沉醉于传统艺术的璀璨之美。在充满浓浓年味的“爱课程”里,应佳乐看着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制作冰糖葫芦、中国结,听着他们在迎春歌会上的动人歌声,还和他们一起在托管的最后一天里写下200多个“福”字,送给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教职员工。
在活动和课程之外,应佳乐也总在忙碌着,得“时不时地在校园里转上两圈”。中午,他的身影出现在食堂里,管理着食堂秩序;下午,他的身影出现在教室外,观察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放学时,他目送每一名学生安全离开,做好学生离校后的日常工作。
2月14—15日,江北区育才实验学校第2期寒托班如期举行。应佳乐和之前一样早早地出现在校园里,在他看来,寒托班的可贵之处在于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寒假这个时间段,很多家长因为工作没办法管孩子,因此学校提供场地,创造条件,给学生们更多的人生体验,或许他们就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陪着孩子“打怪升级”
送女儿去培训班、等待下课、再送去另一个培训班,这是郑春的寒假“过去式”,而今年的寒假是他口中“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模式——正上三年级的女儿一个培训班都没报。
“以前要进行舞蹈、英语、书法等培训,每天要去2~3个培训班,有时候连中午回家吃饭都要吃快一些。‘双减’下,我们把培训班都取消了。”但郑春也明白,没了培训班,寒假的时间更需要好好安排,他把主动权交给了女儿。女儿列出的寒假计划表条理清晰,安排得当,学习、锻炼、爱好一项不落,但郑春仍旧觉得哪里不够。
“后来我发现,关于生活实践能力的安排一项都没有。”郑春想起自己在同样的年龄,已经会做很多事情了。
于是,这名三年级女生的寒假“大冒险”就这样开始了。从最简单的“给爸爸买一份早餐”到买一家人的菜,郑春觉得“这是一个锻炼数学运算能力的最好时机”;从100元钱随便花的大手大脚到在有限的预算里精打细算,郑春看着女儿学会了辨别食材的新鲜度,比较食材的价格,用最实惠的价格买到一天的食材;从打不开煤气灶、热不了稀饭到独立煮面条、炒蛋炒饭、烤鸡翅,郑春对女儿的成长很是满意:“说实话,有些菜的味道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我总会给她最真诚的表扬和鼓励。”
不用做一个“接送式”的“老父亲”,这个寒假郑春留给自己的时间也多了。
身为衢州市衢江区东港小学五年级的体育教师,郑春发现,“双减”下,学生和家长对体育课的关注度明显提高了。“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后,再加上他们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有时候问的问题非常专业,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支撑,很容易答不上来。”本就喜欢阅读的郑春,这个寒假更是“扑”在了专业书里,在读完《运动改造大脑》《人类动作发展概论》《如何阅读一本书》等书后,他写下了18篇读书笔记。
“现在我对动作行为、动作学习、动作控制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新学期的体育课上,我每教给学生一个新动作的同时,也能说出它的运动原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动作。”郑春自信满满。
为课堂提质“加个油”
“如果导学目标中呈现给学生的是4个维度的目标,像是割裂了四者之间的联系,而且这样的学习目标四年级学生可能会看不懂。”1月30日19:00,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的科学教师朱倩云准时进入线上会议室,参加所在科学小组的第一次圆融课堂研课会议,虽然是团队里最年轻的成员,但她还是就课堂设计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与朱倩云一样,上学期末,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教师们都收到了这样一份“寒假作业”——该校根据不同学科,以“师徒结对”的形式把教师分成了不同的圆融课堂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都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出类拔萃的骨干教师和思维灵活的年轻教师,大家从“单元选题”“内容选择”“目标导学”“评价设计”等方面展开研讨,为新学期初的骨干教师示范课比赛做准备。据悉,圆融课堂是该校省级规划课题的研究重点,也是“双减”之下课堂提质提效的一把“金钥匙”。
作为去年9月才入职的新教师,朱倩云期待着自己各方面的快速成长。入职不久后,她就开通了一个名为“小朱老师的教师成长记”视频号,用来记录教学生活的点滴。在她的镜头下,既有STEM项目团队创建的瞬间,也有社团课“小小设计师”的产品发布会。“我喜欢记录这些过程,可以展现学生的学习收获,也可以让家长直观地看到孩子的成长。”朱倩云说。
这个寒假是朱倩云教师生涯的第一个寒假,更是她眼中属于自己的成长“加油站”。朱倩云所在的研课小组里正好有她的师傅——东阳市教坛新秀蔡松强,在与师傅及团队成员的反复讨论中,她对圆融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迸发了许多新的灵感,“以团队的形式去磨一堂课,肯定会比自己一个人来得更加高效、更加完善。而且在每天的交流中,我也从其他成员身上学到了除教学之外的很多东西,比如怎样更好地管理和带领团队”。
现在,朱倩云最期盼的事情就是忙完开学事务后让这份精心打磨的“寒假作业”在真实的课堂上呈现,“效果肯定会很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