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候选名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2-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胡海霞

留守乡村的城市女教师

支教3年期满,宁波市实验小学胡海霞本可以回城,但她选择继续做“乡村女教师”。在宁波市集士港镇广德湖小学交流的3年里,胡海霞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行为,加强与农村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表达自我”,组建QQ群督促、指导学生。她构建中心备课组,让年轻教师受益匪浅。胡海霞获浙江省十佳智慧班主任、宁波市小学语文教坛新秀等荣誉。她决定留在农村,探索更多适合乡村的教学方法。

作者:俞素梅 王 芳 《》2021年1月22日第3版

2.钱 珊

最美辅导员温暖陪伴学生成长

受到读书时辅导员的影响,2009年,钱珊成为杭州师范大学的辅导员。10多年来,她创新载体、方法,真正做学生的“引路人”,发起“餐会有约”,通过餐桌上为学生释疑解惑来贴近他们,并记录下10万余字的餐会日记。她建立起推动师生、生生和家校互动的“e外”App,成立直播工作室,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即时交流年轻人关心的话题,并入选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

作者:徐佩云 等 《》2021年2月1日第3版

3.马鑫飞

用一个村庄的力量来培养孩子

2019年8月,85后的马鑫飞到缙云县章村小学担任校长,面对这个只有124名学生,其中90%是留守儿童的学校,他身体力行地推动改革。和教师、学生一起动手改造校园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拆除学校与村庄之间的“墙”,让学校与家长、村民有更多互动,开发和研究乡土教材,践行“用一个村庄的力量来养育一个孩子”的理念。在他感召下,过去一年学校没有一个教师提交“进城”的申请。

作者:朱 丹 《》2021年3月26日第3版

4.黄沚青

守住中华传统文化根脉

针对主讲的古代汉语等课程,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黄沚青撰写了近20万字的教学设计;在求职考研等人生方向选择上,她是如师如母如友的存在;她怀着赤子之心守护文化经脉,研究明清闽南方言,整理校录大量方言文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敦煌残卷缀合总集”项目;她打造两项省一流课程,参与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带领学生搜集保护珍贵民间文书5万余件;她编写《国学读本》,走进中小学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1年,黄沚青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作者:柴灵静 《》2021年5月17日第3版

5.李秦川

服务地方 征途漫漫

凭借对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的深入研究,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院长李秦川成为浙理工自主培养的首位“杰青”。他加入省“机器换人”服务指导专家组,省“十二五”“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咨询专家组,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转型升级积极献计献策。作为学院院长,他将涉及学院建设的108项公益事务纳入清单,对参与者进行计分考核,带领班子开起“师生餐叙会”。李秦川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作者:石丛珊 《》2021年5月31日第3版

6.黄 欣

十几年课程研发之路慢工出细活

黄欣,衢州市柯城区新华小学副校长、校本课程“创意与玩艺”负责人。该课程融拓展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其中该校托管校区——下村小学作基地的一系列乡土课程,包括依托7棵老桑树开展的“叒桑课程”,可实时检测土壤湿度、温度、pH值的STEAM农业等课程,以及主校区以“创玩”为特色的环保工艺品课程体系等,获浙江省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等重要荣誉。

作者:池沙洲 《》2021年6月4日第4版

7.张黎明

10年为学生煮5万个鸡蛋

常山县紫港中学校教师张黎明坚持10年,为学生煮蛋超过5万个,被学生称为“煮蛋老师”。一颗颗蛋架起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连心桥”。煮鸡蛋有秘诀,教书亦如此,张黎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起体育生的学习热情。在他退休后,学校教师接过爱心接力棒。在衢州市同类学校中,紫港中学本科上线人数是最多的,校长说:“这些成绩离不开‘煮蛋老师’的辛苦付出和暖心陪伴。”

作者:梅玲玲 钱洁瑗 等 《浙江日报》2021年6月10日第8版

8.李跃亮

用艺术点亮共同富裕路

从濒临消失的“空心村”,到如今声名鹊起的“画家村”,沿坑岭头村每年吸引画家、高校艺术生、游客近3万人次,全村年增收300余万元。有人说,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油画家李跃亮“用一支画笔改变了一个村”,作为沿坑岭头村农村工作指导员兼村第一书记,李跃亮践行艺术助推乡村振兴,探索打造美术馆、开设民宿、设计农产品包装等服务项目,用画笔为乡村描绘发展新蓝图。李跃亮因此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作者:胡梦甜 《》2021年6月11日第2版

9.黄坚钦

“小”果子撬动“大”产业

黄坚钦是我国知名的“山核桃教授”,现为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林学学科负责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党旗飘扬在科技服务中,为农民致富增收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他和团队一干就是30多年。截至目前,黄坚钦和团队推广的技术累计新增造林面积121.5万亩,新增干果产量9.6万吨,增加产值57.7亿元,大大推进了山核桃、香榧等南方特色干果树种栽培良种化进程。2021年,黄坚钦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赴京接受表彰。

作者:陈胜伟 《》2021年6月30日第3版

10.梁碧波

用镜头述说中国力量

从业30年,梁碧波坚持用镜头说话,用脚步丈量,记录中国社会变迁。作为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教授,他指导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进行重大项目实践,开设纪录片导演班,培养新时代传媒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以艺抗疫,除夕夜起,发动师生党员联合短视频平台制作了《疫战》系列微纪录片,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呐喊助威。作为党支部书记,梁碧波还带头探索课程思政,将祖国发展见闻穿插到课堂的讲授中。

作者:金 澜 《》2021年6月30日第3版

11.曹澥宏

争做新时代“领航员”

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曹澥宏潜心科研,是省“151人才”第一层次培养人员、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科研之外,作为学院党委委员、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教工党支部副书记,曹澥宏积极推动活动开展,发挥年轻党员“党建强、事业强”的引领作用;参与学科和专业建设,邀请专家来校讲学,促成思想碰撞,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开阔学术视野。曹澥宏用自身行动诠释了一个“处处有科研,时时在生活”的青年科学家形象。

作者:汪 恒 《》2021年6月30日第3版

12.黄 维

接过“组团式”教育援藏的接力棒

黄维是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教师,也是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西藏自治区“最美援藏教师”。2018年,响应号召,他努力克服家人生病等突发情况,踏上援藏的征程。在西藏拉萨那曲高级中学,他把“浙江经验”运用到教学中,因地制宜改进教学计划,积极推进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黄维和他所在的团队以傲人的成绩得到了受援学校和师生的交口称赞,也得到西藏自治区和浙江省两地领导的高度肯定。

作者:邹红宇 《》2021年6月30日第4版

13.钟华燕

让山里的孩子舞出梦想

为了让孩子能够走出大山,开阔眼界,2011年,云和县第三中学体育教师钟华燕组建了“云之梦”健美操队。10年来,她带领健美操队的孩子们取得优异成绩,部分队员通过健美操特长考入大学。她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生活,帮助患癌学生筹集30多万元善款,让离异家庭学生重拾生活希望。钟华燕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中国好畲娘、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万名好党员”、浙江省巾帼健身英雄等荣誉。

作者:杨 倩 《》2021年6月30日第4版

14.钟昌典

为畲乡孩子撑起美好天空

钟昌典是苍南县凤阳畲族乡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及凤阳公办幼儿园园长,扎根山村27个年,他克服各种办学难题,不断提升学校硬件设施,让学校成为畲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部分家庭交不起学费,他总是第一时间家访并垫付学费,27年来挽回失学儿童300多名,学校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当组织决定调钟昌典到一所城区学校任教,可他却不肯离开。他说,只要还有一个孩子,自己就会坚守下去。

作者:朱 丹 《》2021年6月30日第4版

15.叶小红

看见“特需”儿童的光

作为浙江师范大学幼儿教育集团第一幼儿园园长,15年来,叶小红始终关注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并无条件接纳他们入园就读。她牵头组建团队,与“特需”儿童家长对接,开展持续个案干预。她虽然明白,普通幼儿园不具备特殊教育的师资力量及课程资源,但她仍然“能帮一个是一个”。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专业教师与师范生加入叶小红的普特融合实践团队,让更多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作者:朱 丹 《》2021年8月27日第3版

16.叶海辉

为海岛体育聚魂擎火

从军人到教师再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玉环市坎门海都小学教师叶海辉是玉环的一张“教育名片”。他创新教育方式,更新教育理念,整理和创编了各类体育游戏近2000例,自制80种4200多件体育器材,8项器材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疫情暴发后,他尝试开展线上体育教学,完成了30多节“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指南”微课,相关视频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叶海辉先后获得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唯一入选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

作者:江 晨 《》2021年9月10日第1版

17.张沁丛

特教领域祖孙三代演绎传奇

张沁丛,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她的爷爷张忠铭、奶奶黄灿霞,抗日战争期间创办浙南第一所聋哑学校——温州市聋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又创办了乐清市特殊教育学校。她的两位姑姑,以及妈妈陈湖湖都在该校任教。2002年,面临高考的张沁丛满足了爷爷去世前留下的遗愿,浪费几十分,填报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她家祖孙三代从事特教事业,帮助家乡的聋哑人从痛苦和愚昧中解脱。其夫陈正豪也受妻家影响,从一名优秀的电子工程师转行从教。张沁丛和家人入选全国首批教育世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