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第三方机构完善监管,推动“双减”深化落实
□胡欣红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委托有资质的、信誉度高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独立调查,并利用督导监管的平台,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和途径。
行百里者半九十。“双减”政策出台之后,经过相关各方的努力,尽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但绝不能松懈。“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方方面面,深入推进“双减”,既要常抓不懈,更要落实监管问题。
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双减”的成效。“双减”政策出台后,各地各校闻风而动,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尝试。但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里也不乏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消极应付,搞形式主义;有的阳奉阴违,把月考、周考等改成了“独立作业”,学生依然在“加班加点”;有的简单粗暴“一刀切”,比如为了工作“方便”,罔顾相关部门一再强调的自愿原则,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加课后服务……
目前,学校受到的监管主要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和家长两大方面。既有上级部门的监管,又有众多家长盯着,从理论上讲似乎已经够严密了。其实并不见得。作为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只能在大政方针上进行指导,对于落实过程中的细节难免力有不逮。家长固然能第一时间知晓学校的一举一动,但因为孩子也会投鼠忌器。尤其是对于学校“抓质量”的举动,很多家长都举双手双脚赞成,根本不会“计较”是否违背政策。
在这样的情形下,教育部提出将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独立调查,令人眼前为之一亮。相对更为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机构,已经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频频露面。在推进“双减”的落实上,也能发挥其独特作用。
学校落实“双减”,主要有两大抓手:一是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二是提供丰富多元的课后服务。在推进“双减”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也常常围绕这两个方面设计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但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基本上都是通过学校发送给学生或家长,调查数据的可信度有时会存疑。信誉度高的第三方机构出手,或许可以通过更为专业的调查,得出更可信的结论。
一言以蔽之,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机构,可以通过不定期、不定时的独立调查,客观了解学校落实“双减”的情况,有效弥补监管漏洞,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向第三方机构借力,不仅彰显了教育部的态度和决心,也是推动“双减”工作落实的务实之举。
新学期新气象,为了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亟待进一步提高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水平。除了第三方机构的“倒逼”,学校更要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作业设计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教育为兴趣和梦想赋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