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双减”工作 打造“幸福教育”品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5-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事关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生工程。“双减”政策需要扎实有效的行动方能落地生根。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加强组织领导,汇聚工作合力,统筹推进,重点围绕“五项管理”“五育并举”“社区课堂”等环节,将“双减”工作与“幸福教育”实践有机衔接、深度融合,打造家长放心、学生喜欢、教师温暖、人民满意、社会点赞的“五星”服务。

    “五育并举”

    打造“幸福教育”品牌

    康平县瞄准打造“幸福教育”品牌,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吃饱学校教育“正餐”。为此,康平县通过持续加强“五项管理”,让学校作业管理、考试管理等办学行为更加规范,按照“压总量、控时间”和“调结构、提质量”并举的思路,加强作业设计和研究,完善作业管理办法,提高作业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作业和考试负担明显减轻。在“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康平县进一步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因地制宜开设综合素质拓展类课程,组织体育活动,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课后服务项目品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考虑到当前学生学习基本局限于校内,为了加深学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具体感知和体验,康平县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作为“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攻坚式突破项目,5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经申请审核后获准参与课后服务,其中2家与4所学校签订了服务协议,无人机、演讲与口才等专业性较强项目的引入,进一步增加了学校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可。

    在康平县看来,“双减”是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的良好契机。既要做减轻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也要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康平县厘清各方责任,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尊重教育规律。通过调整优化学生学习和生活结构,康平县构建了良好的教育生态:“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的开展,让学生上足上好体育课,县城孩子在沈阳市校园足球技能大赛、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等赛场上取得优秀成绩;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让肩负学业压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得到了知识之外的心灵滋养。学校下发“给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心理援助信息等通知,以问卷调查、线上家访等形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筛查、跟踪回访,并设置专门的心理教师进行“一对一”帮扶,真心保障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家校社联动

    形成大教育格局

    在落实“双减”的进程中,只有将社区、公益机构、家庭、社会组织在一起实现互动,才能形成大教育格局。家庭是校外教育的主阵地,家长是“双减”政策的重要实践者。只有家校达成一致意见并密切分工合作,“双减”政策才能有效落实。除了观念认同,康平县更注重用实践取得家长信任。通过减少作业、增加课后服务和寒暑假托管服务,孩子们越来越喜欢校园生活。康平县身体力行地让家长认识到,深化“双减”政策,是一件幸福的事。

    此外,康平县还积极践行“两邻”理念,通过建设社区“幸福教育课堂”,让社区居民享受到教育带来的福利,探索建立了“政府部门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全过程保障机制。从培养学生和居民兴趣爱好和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康平县整合资源,灵活开设课后服务项目菜单,供学生和居民自主选择。“‘幸福教育课堂’真是太好了,在这里老年人和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课堂里专业的老师给我们上课、辅导,有音乐、舞蹈、养生等20多种课程供我们选择,我想学的这里都有,小时候的学习梦想在这里实现了。‘幸福教育课堂’开在家门口,随时都能来学,非常方便。”康平县社区居民吴斌说。

    康平县的“幸福教育”品牌让教育回归基础、回归常识、回归初心。全县朝着“五育并举”、家校社三方合力的大局稳步前进。

    (陈志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