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性作业应着眼于核心素养的培育
●科学探究性作业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陈鑫卉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通过某学科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它是学科本质和独特教育价值的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业是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低段学生的科学学习与认知特点,设计探究性作业,对培养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对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提出具体要求,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这既对创新作业设计类型提出了明确的指引方向,也对教师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相较于传统作业,探究性作业更具有开放性特点,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
根据认知与学情,提炼科学探究性问题
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小学生喜欢实践性学习,这有助于提升科学思考能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作为学生探究的素材;选择符合学生年龄认知的素材,提炼成可探究的问题;选择可以设计成具体可操作、实施的一种或多种探究性任务,最终形成探究性作业。此外,教师还应把握重难点,拓宽教材的广度,注重多学科融合的探究性素材积累。
突出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探究性学习机会。从科学探究素材走向具体的探究性问题,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与学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理解素材与问题,甚至能自己提炼出探究性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愿意全身心投入,积极参与,充分体验。
以《比较与测量》单元为例,在“乌鸦喝到水了吗?”探究性作业设计过程中,科学单元与语文课文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将二者素材进行深入分析与融合,把看似简单的陈述语句“乌鸦喝水”转化为“乌鸦喝到水了吗”这一问句,既让学生明确了探究的主要问题,又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一作业没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但让每个层级的学生都有积极探索的空间,可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依托科学探究要素,设计科学探究性任务
基于科学探究要素的学段目标,围绕探究性问题,细化设计科学探究性任务,让学生的科学探究有方向、有抓手、有内容,保证学生可持续性参与科学探究任务中。
在探究性作业《乌鸦喝到水了吗?》中,学生明确了主题,但对如何具体实施还是较为茫然。依托科学探究要素,教师主要设计了4个探究性任务,提供了作业的框架,为学生指明了方向。
重读故事内容,明确问题。课文《乌鸦喝水》中最后一句话明确点出乌鸦最终喝到了水。在受到大篇幅文字及图片稀缺的影响下,一年级学生很难对此提出质疑。因此,引导学生重读《乌鸦喝水》,并反问“乌鸦真的喝到水了吗”,以此激发他们的质疑精神,明确本次探究性作业问题——乌鸦是否喝到了水。
理解故事内容,设计实验,确定步骤。学生可以有效借助图片信息,理解乌鸦尝试喝水过程,为设计实验验证乌鸦是否喝到了水提供支架。他们将自己想象为乌鸦,寻找合适的实验器材。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制要求书面表达,鼓励以图文结合或口头表达的形式确定实验步骤。同样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局限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模板,便于学生设计实验表格,记录实验数据及后续分析。
演绎故事内容,模拟实验过程。分析故事内容,得出结论。按照准备好的实验材料与确定的步骤,学生有序地模拟乌鸦喝水过程。有学生“请”来了动物玩具,也有使用手指作为乌鸦嘴巴,用以判断乌鸦是否喝到了水。在经过多样化模拟后,学生获得了不同的、真实的实验数据。对于乌鸦是否喝到了水,学生的结论不再是单一的是或者否,而是基于证据说明不同条件下乌鸦是否喝到水的事实。这说明了学生尊重实验现象与事实,体现了求真的科学精神。
再现故事内容,评价与反思。寒假归来,教师在全面批改学生的探究性作业后,将分类、分时段提供展示机会,选择优秀学生科学表述探究过程,其余学生则要对分享者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以此促进生生互评与互学。
探究性作业带来的利好
一是激发了学生科学学习兴趣。《义务教育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内容重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尤其是低段科学。在完成探究性作业中,学生百分百参与。在实验分享中,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并十分自信地讲述了作业完成情况。
二是培养了学生科学实证意识。科学学习十分注重证据意识的培养。探究性作业《乌鸦喝到水了吗?》自身就充满了科学质疑精神,组织学生开展探究过程就是对科学实证精神的培养。学生通过明确问题、设计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和评价与反思,用数据有效证明了乌鸦是否喝到水或者乌鸦喝到水的条件。让科学实证这颗种子深埋于一年级学生的科学土壤中,学生用自己的科学知识、方法等逐步滋养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