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 赋能教师实现减负提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不同学习结果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对应关系

讲 解(师)答 问(生)展 示(师)练 习(生) 是什么的知识

(概念)

讲解定义回忆定义展示若干具体事例对新事例进行分类 如何做的知识

(程序/规则)

讲解步骤与序列回忆步骤与序列在若干不同的情境中展示该程序在各种新的情境中执行该程序 为什么的知识

(原理/过程)

讲解在过程中所涉及的条件与后果回忆在过程中所涉及的条件与后果在若干不同的情境中展示该过程通过在新的情境中查明欠缺的条件来预测结果

六、投入程度大,会带来什么?

●学习方式分类学的研究表明,参与就是能力!

从学习投入或者参与的方式上看,学习科学的研究已经证实:“被动学习—主动学习—建构学习—交互学习”是一条进化链,交互学习的效果最好,有利于培养深层次的能力与素养。这就是季清华的“ICAP学习方式分类学”,本项研究成果获得了2015年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职业成就奖和2016年美国教育学会颁发的教育贡献大奖,目前正被全面推进到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和课堂教学应用研究中。“被动学习”中,学生虽然能够聚精会神了,但是未能开动脑筋,学习结果是储存知识;“主动学习”中,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学习结果为激活知识和整合知识;“建构学习”中,学生能自我生成一些东西,理解更深入了,能自己作出推断;“交互学习”中,学生协同创新,真正享受了来自伙伴的贡献。这项研究证实了这样一个假设:参与就是能力!参与程度或者投入程度越大,学习层级就越上位,学习深度就越显著,学习能力就越强大。

七、教师如何自编“考试大纲”?

●依据学习目标到达度开展评估,学习任务类型与掌握水平矩阵表是教师手中的武器。

参考国际上公认的学习目标分类学,我们建议可以采用了解、理解和应用(细分为基本应用和综合应用)三种掌握水平:(1)了解——学生知道某一知识“是什么”(事实与概念)、“如何做”(程序/规则/步骤)和“为什么”(策略、动力与原理),知识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文本的、动作的,包括文字、符号、图示等;(2)理解——学生对已了解的知识能独立确定其意义,具体分为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与说明(论证);(3)应用——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即知道在什么条件下等)运用已理解的知识解决相同情境或变式情境中的特定问题。

将了解、理解和应用三种掌握水平与三类知识(“是什么的知识”“如何做的知识”“为什么的知识”)加以匹配,可以构成一个矩阵表,用以指导备课和上课。

考试和检查的角度看,我们重视的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和“如何做的知识”,对“为什么的知识”远远重视不够,像对策略、动力和原理知识的考查比较少,尤其在闭卷考试为主的情况下,我们将很多力气花在了了解水平甚至是记忆背诵能力上。根据现代学习科学的研究,知识的考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保持,一种是迁移。保持测验的目标是记忆教材,迁移测验的目标是理解与掌握,即学会在新的情境中评价和使用所学知识。从考试考查题目的顺序来讲,一般应将“是什么的知识”放在前面,“如何做的知识”居中,“为什么的知识”放最后,这样呈现梯度并且有适当的比例分配。

根据现代学习科学的研究,传统的书面考试考查题目难以检测出高层次的素养或者能力。因此,是非题、判断题、选择题、术语释义、观点或者解决方案论述比较适合“是什么的知识”和“如何做的知识”,聚焦于了解、理解与基本应用。“为什么的知识”比较适合开放题、综合情境题、真实/模拟任务题等题型,主要检测材料分析与综合,观点或者解决方案比较、评价与择优,案例分析与评判,创造性计划与实施方案等素养。

最后,我想向关心学习科学和教学设计的教师朋友们推荐一些相关阅读材料,方便大家进一步理解“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相关的最新理论与方法。

盛群力推荐的阅读书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