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筛查要让孩子远离“二次伤害”
●抑郁症要及早筛查,但不要特殊对待,筛查结果必须要依法做好保密措施,不得随意泄露。
□胡欣红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建议抑郁症筛查体检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隐私保密,引发了舆论关注。
被称为“心灵感冒”的抑郁症是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全球大约有3.5亿人患病,我国约有2.1%的人患病,其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与此同时,抑郁症的发病(和自杀事件)已开始出现低龄化趋势。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存在抑郁症或其他心理问题的,并不在少数。2021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随年级增长呈上升趋势,病耻感、不好意思看病是抑郁症低就诊率原因之一。倘若孩子的心理问题能得到积极关注,及时获得疏导干预,很多悲剧就可以避免。
有鉴于此,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莉娟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建议加强青少年抑郁症防治,预防抑郁症向低龄化发展。教育部明确答复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开展抑郁症筛查当然是好事,但要把好事做好却并不容易。万一孩子被筛查出抑郁症后,会不会被周围的同学和教师歧视?会不会被学校区别对待?会不会造成“二次伤害”?
这样的担心并非多余。抑郁症也分轻重,产生的原因各种各样,及早寻求治疗和找心理医生干预,是可以改善缓解或痊愈康复的。但是,由于很多师生对抑郁症存在错误认知,极易谈之色变,对患了抑郁症的学生“另眼相看”。少数学校出于害怕担责的心理,会要求抑郁症学生休学,甚至予以劝退。
抑郁症要及早筛查,但不要特殊对待,筛查结果必须要依法做好保密措施,不得随意泄露,不能让全天下都知道某个孩子是“有问题”的,防止身边人对其有歧视或特殊对待行为。
为此,施卫东建议可考虑以学年为单位,未成年学生及家长可自主选择筛查时间和医院,医院对结果异常者进行“点对点”告知,学校获知筛查结果应严格限定人员知晓范围。教育部门应出台抑郁症筛查学生体检明细规程,制定学生心理健康隐私保护办法及隐私泄露追责机制。学生抑郁症筛查应采取多次筛查,不搞“一检定性”,提高筛查的准确性。这些建议可谓切中肯綮。
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坏心情”,并非一个人内心脆弱和无病呻吟,而是一种疾病。消除对抑郁症的偏见和误解,还应加大抑郁症防治的科普宣传力度,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和关爱抑郁症患者。面对孩子,我们更应该多些耐心与理解,保护隐私,多一点尊重、陪伴,鼓励他们放下顾虑积极治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