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出一朵“双减”之花 台州市黄岩区屿头小学将非遗文化融入课后服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方琼雅

“一个一个梦飞出了天窗……”缠花课专属的上课铃声响起,台州市黄岩区屿头小学的学生们带着自己的百宝箱早已在专属教室里做好准备。他们小心翼翼地剪着,仔仔细细地绕着,认认真真地拼着,五颜六色的丝线成了他们手中的“生命线”,栩栩如生的花朵、惟妙惟肖的小动物……在他们的手下慢慢诞生。

“参加缠花课程,我不仅可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靠自己的双手把我们每天见到的花草树木和小动物们都创作出来。”六年级学生金欣怡说。

为更好地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作为屿头小学的特色课程之一,缠花课程多年来一直在高年级段以一周一节的频率开展。“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认为这是让更多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机会,便将学员范围普及到中、低年级段。目前,学校的课后托管服务就分为基本服务时段和缠花课程时段。基本服务时段由任课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为学生答疑解惑;缠花课程时段,则分为“初识缠花”“制作缠花”“缠花展览”三个阶段。

为了让各个年级段的学生都能更好地适应缠花课程,在浙江省剪纸艺会会长沈雷和原创缠花手工艺人徐如意的支持下,学校自主编写了校本教材《非遗进校园——缠花入门》,教材分为初识缠花和简单款、进阶款、创新款缠花作品的制作四个部分,供不同水平学生学习使用。

美术教师钱路南介绍,每个年级段的缠花课程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根据学情进行设计,创作内容主要以花草、动物为主,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因材施教,“学校开设缠花课程,就是为了让山里的孩子们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欣赏美、创造美”。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钱路南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六年级的女生已经可以单独制作作品,分别成为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缠花主要步骤的制作,以及辅导技能较为薄弱的同学。

“这种以一带三的模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副校长吴福斌表示,学校还为缠花课程搭建了专门的展示平台。

“你看,这是我最满意的作品。”“快跟我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做的。”校园里,“缠花小小传承人”竞相介绍着自己的作品,恨不得把自己的创作秘诀倾囊相授。除了线下的校园展览,屿头小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收集、整理及展示。“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到精美的作品,也要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孩子学习缠花的成果,见证他们的成长。”德育处主任张奕烨说。

“孩子回到家之后还会教我怎么做缠花呢!她也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朗了。”金欣怡家长很是高兴,在她看来,“双减”政策不仅减轻了孩子的学习负担,让孩子掌握了一门手艺,也让孩子实现了更全面的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油菜花地里的“云端”课堂     下一篇:四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