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红色根脉”根基 赋能“重要窗口”建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按: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为守好“红色根脉”、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省委、省政府日前正式印发《关于高水平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3周年之际,本报特别约请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毛宏芳和部分高校领导围绕《实施意见》,谈心得、说经验、谋思路、促发展。

深化理论铸魂 培育时代新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要求。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明确了浙江省高水平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我省教育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实施意见》部署要求,守正创新,追求卓越,努力开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一、高举理论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一是推进理论武装。紧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大学习系列活动,推动各高校书记校长、专家学者、青年师生进支部、进课堂、进班级、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形成全覆盖、全媒体、全方位的宣传宣讲,强化对高校师生的教育引导,全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二是推进名师培育。大学之大,在于大师。强化高校思政名师培养力度,实施好思政教师“1151”培养计划,在省级层面培育100个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培养10名领军人物、50名拔尖教师、10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瞄准重点培养对象,搭建业务发展平台,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创设名师大讲堂和名师网络直播间,力争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思政名师。三是推进课程思政。深入挖掘每一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把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凝聚广大教师的育人共识和力量,不断提升全员育人的能力、水平和成效。加快推进彰显浙江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步伐,组织课程思政大讨论活动,推出“浙派名家课程思政精彩一课”,培育一批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和示范课堂。

二、高扬时代旋律,全面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一是强化文化育人。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优化校园环境,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利用重要纪念日、庆典等时机,积极开展各类浸入式、渗透式、启发式的隐性教育,不断增进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二是强化网络育人。数字化是思政工作的重要手段,建好全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和省智慧思政驾驶舱,推进25所智慧思政大数据应用试点高校,打造一批业务价值高、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应用场景,不断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精准性。大力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唱响网上主旋律。三是强化心理育人。对于学生来说,健康的心理是未来适应社会、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建设,遴选20所示范性高校,以此为平台,集聚一批优秀的心理健康教师,推进专职辅导员全员心理培训,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工作业务能力,努力减少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三、高效整合资源,千方百计汇聚起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磅礴力量。一是深化机制创新。“开门办思政”, 加强与企业、农村、机关、社区等各领域思想政治工作的密切联动,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协同、搭建舞台,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服务高校思政工作的机制与氛围。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针对不同学段学生,从政治认同、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整体把握、系统设计、加快构建纵横贯通、螺旋上升的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二是深化校地合作。浙江具有丰富的政治资源、红色资源和实践资源。善于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用好省内丰富育人资源,挂牌命名一批思政教育基地,遴选建设一批教育实践基地,挖掘红色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引导广大学生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在接触群众、了解社会中提高觉悟、增长才干。三是深化评价改革。优化考评体系,结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动高校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构建以育人为导向的教师荣誉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科评估、教学评估、“双高计划”评价、人才项目评审的重要指标,切实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深入实施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和思政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推动落实思政队伍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

打造德育共同体 构建高水平思政工作体系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 任少波

《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全员全领域思想政治工作,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围绕贯彻落实,浙江大学大力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德育共同体,着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高水平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一是加强思想引领,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认真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重要讲话、“七一”重要讲话等组织专题学习,印发学习通知,制定学习方案,建立理论学习资源网,组织15支师生理论宣讲队伍开展广泛宣讲。系统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论述溯源研究并形成了阶段性成果,力争列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用好浙江“红色根脉”和学校红色资源,学习《习近平在浙江》采访实录,编写“新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系列教材,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家国情怀”专项行动,组织师生开展新发展阶段使命愿景大讨论活动2300余场次。

二是坚持创新融通,构建扎根大地的思政教育模式。推进网络思政和传统思政同频互动、社会资源向育人工作汇聚共享。发挥大思政课育人作用,实施“专家大报告+教师重点专题讲授+学生研究性学习+现场教学”思政课教学模式,建立嘉兴南湖、安吉余村、陈望道故居等57个党建与思政现场教学基地,建设50个示范性“研学空间”,举办将军报告会、县委书记讲堂、问政讲堂等。深化教育部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升级学生活动空间5000余平方米,打造思政、学习一体化浸润式育人环境。探索本土国际化书院制育人模式,建立“面向世界”的中国国情教育体系。学校在2021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思政工作核心绩效考核中排第一。

三是尊德性、道问学,打造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出台推进教师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强家国情怀教育的意见、师德专题教育工作方案,分层分类开展师德师风、行为规范常态化教育,举办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追寻浙大西迁足迹”专题培训班等。落实师德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双考核”制度,开展师德师风应知应会线上测试培训,在入职、晋升、评聘、项目申报、评奖评优、聘期考核等关键环节加强师德核查,对于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严肃查处。学校主要领导面向新研究生导师、全体中层干部、教师等作师德师风和警示教育报告,发放师德失范案例警示教育材料等警示教育资料9430余册。

四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培育心中有梦、眼中有光、手上有力、肩上有责的时代新人。出台关于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意见,实施“双引双提”工程,近3年本科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逐年提升至75%。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坚持“五育”并举,将思想政治素质作为评奖评优首要标准,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打造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品牌,每年活跃的在校学生创业团队200余个,浙大学子在2021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金奖10个。强化出口导向,出台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文件,2021届毕业生选调生录取、赴国防军工单位和部队就业分别较2020届增长47.8%、13.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成立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近年来有2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

以文化人, 扎根中国大地办思政教育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高世名

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施意见》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进一步明确,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文明校园创建。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教育根本立场,另一方面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人,涵养家国情怀,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较全面的认识、较深入之体会,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我们要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大现场中打开胸襟,用乡土新经验贯通群我。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我们要培养青年学生对中国社会的感知力和认同感,引导他们关怀当下、心系家国。在中国美术学院本科学生4年培养的全过程中,学校将文化培养充分融入日常生活的艺术理想,开展深度参与社会进程的艺术教育。学校分年级设定乡土实践教学目标:大一是价值观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大二是技艺与方法的训练;大三是艺术语言的综合运用;大四是创新成果的形成。根据分年级的培养目标,低年级聚焦价值观教育,着重于社会感的养成和问题意识的唤起;高年级结合社会美育、乡村振兴、教育帮扶等具体项目开展社会实践,并强化社会实践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嵌合关系,形成课程设计上的系统性和贯通性。

近10年来,中国美院在全国各地的城乡村镇建立起120余个乡土研习基地,先后有8万人次奔赴全国28个省区市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中国美院师生们以艺术劳作参与乡土重建,以社会美育滋养个体心性,形成了心灵塑造与专业精进的同构。师生深度参与完成全国城市美学、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服务项目536项;获省级以上各类采风创作和城乡规划设计类奖项400余项。中国美院学子自主发起的“千村千生”计划坚持10余年,被评为全国百佳志愿服务项目。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中国美院师生们以乡土为学院,以形形色色的艺术方式开展了一系列乡土社会的实地考察。师生团队以持续的实践热情、优质的艺术与设计资源,深度对接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和美丽中国建设,发掘出“城乡片段”“存量建筑”“乡土修复”等艺术新命题,形成了“自然建造”“生态织造”等设计新方法,总结出“山水城乡”四方融合、“文教商旅”四维联动的发展新模式。通过这些新命题、新方法和新模式,我们正在逐渐建立起一种扎根中国大地的现实路径,去培养乡土活化的情感和基础,去重建特征鲜明、活泼生动的乡土生活,去创造一种与人民血肉相连、感同身受的艺术和教育。这种艺术是大写的艺术,这种教育所塑造的是大写的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