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需要心灵上的导航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5-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主持人:孟嘉多 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新闻回放

    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主持人语

    如今的学生面临学业、就业等多方面压力,我们能感受到一些学生的焦虑心情。有人能够积极面对,越挫越勇,厚积薄发,为自己拼得美好未来;也有人抗压能力不强,无人倾诉,不知道如何独立处理各种矛盾,问题长期积压,出现抑郁等病症。及时疏导,有针对性地关爱学生心理健康,让他们努力学习,快乐生活,未来成长为国家栋梁,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责任。本期来自不同学校的中学生、大学生从他们自己的角度表达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

    青年说 

    大学生大多处于18—22岁这一年龄阶段,尽管身体机能已经发育完全,但在心理层面尚需发展。从生理角度看,大脑负责冲动控制、高级理性思维的前额叶区域,需要到25岁左右才会真正成熟,所以大学生容易在情绪管理上存在问题,容易产生极端思维和行为。大学生若想走稳成人、成才这条路,“在大学培养起健康心理”是绕不开的话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缘何受到诸多关注呢?这是因为一些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受到家人、学校的过度保护。很多家庭和学校觉得只需埋头读书就够了,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旦进入大学,遇到更复杂的人际关系、更棘手的选择困境,未经世事磨砺的大学生还未做好准备,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甚至患上心理疾病。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可以改善的。这里需要社会各界劲往一处使。大学生应学习心理知识,调整自我认知,培养积极心态。如果有一天发现自己已经无法消化内心积压的负面情绪,一定要学会求助,配合专业人士的指导。对于高校来说,应配备心理咨询教师团队,以爱育爱,随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关怀。日常的宣传、监测也不能少,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堂、发放心理科普手册都是防患于未然的举措。社会方面,需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面对心理疾病患者,大众提供的不应是泛滥的同情和过多的关注,而是更为理性的帮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