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 深耕“五帮五促”实验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5-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武汉华夏理工学院2022年申报的3项思政育人课题均立项国家教育部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专项研究课题,其中,学校党委书记丁德智主持的“高质量党建引领民办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入选重点课题。在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入选名单中,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龚先军主持的“‘辅导员社区’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批立项,实现学校在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方面的系列新突破。

    厚积薄发养内涵,行稳致远显成效。近年来,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新时代“三全育人”工作实践园地,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在探索民办高校发展新领域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学校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涵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校董事长张晓东博士介绍道。在为学生“思想解惑促成长,心理解压促健康,学习解困促提升,生活解难促信心,就业解忧促发展”的“五帮五促”过程中,学校不断激发工作活力、释放工作效能,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推动师生共学共事共乐。

    围绕学生 用心提升育人的高度

    多途径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学校立足实际,通过与党组织协同联动、改进思政课堂教学方式、组织多元化教育活动等形式,深入探索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路径与实践方向。在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开学第一课”已经成为思政育人的重要环节。2023年春季学期,校党委书记丁德智、校长吴永桥齐讲“开学第一课”,引导青年学子胸怀理想、练强“内功”、勇于担当、努力成才。围绕全环境立德树人,学校抓好开学关键节点,用好“成人礼”活教材,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成人礼”仪式,引导学生在求学之路上“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校还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周日晚点评等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入学教育、开学典礼、学年表彰大会、毕业典礼等各类大型学生活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学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学校每年举行以“历练品行修养,书写灿烂人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指导下,全体学生参与,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做时代强国青年”等话题,传承先辈精神,激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兴国之责。

    倾力打造社区思政教育新模式。学校坚持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近两年斥资300万余元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全程保障学生成长。“学生在哪里,思政工作重点就在哪里。”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纪委书记李海民强调,要坚持党建引领,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积极构建社区化思政育人模式。在校党委领导下,由学工部牵头,各相关部门和二级学院共同推进社区思政工作,形成分级管理、权责统一、落实有效的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机制。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学校的思政教育课堂丰富多彩:从一幅幅摄影作品出发讲授百年党史,从城乡规划视角解读两会精神,特邀全国道德模范为毕业生讲授“离别党课”……学校因“时”利导,将传统节日、国家纪念日、时政新闻作为思政发力点,充分用活思政资源,打造育人强引擎。对此,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丽教授深有感触,她表示,在社区零距离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相关活动,授课形式更灵活丰富,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具体行动,又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实现了学生思政、课程思政和环境思政的有机统一。

    关照学生 用情演绎育人的深度

    心系学生,校院领导定期深入学生社区。“现在生活能适应吗?”“是准备考研深造,还是就业?想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在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校院领导班子定期深入学生寝室,“察生情,解生忧,暖生心”,以实际行动吹响“五解五促”行动的号角。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问题,校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悉心为学生提供建议。每年中秋节,学校举办“新生沙龙”,为新生们发放月饼、水果、点心、生活用品,并用心制作“立德、乐学、笃行、日新”校训版中秋月饼,让学生品味“华夏版”的中秋佳节。

    精准帮扶,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统筹做好“一对一”精准帮扶,学校每年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摸排“困难生”,校领导班子主动结对帮扶学生,全校中层干部、辅导员教师、导师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一对一、点对点”了解学生情况、解决学生困难。近4年,学校教师自发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46人,累计资助金额达51.48万元。 

    全员下沉,创新完善工作方法。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学校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针对新冠疫情之后学生返校的交通问题,各学院组织自驾,点对点接送学生、运送行李。结对教师自发为返校学生送上新棉被、新毛巾。对无法返校的学生,教师用“直播打包”的方式帮助寄送行李。

    服务学生 用爱诠释育人的温度

    学校在每栋公寓楼都建设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社区下设党建思政中心、学院“心晴坊”、教师工作站、生活保障部、就业“解忧铺”五个阵地,为学生提供“一站式零距离”服务,让工作走心,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暖心。

    党建思政中心,思想解惑促成长。今年春季开学期间,商学院2019级退役士官生杜芃峰走进社区,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新生讲述军营生活。这是学生党建思政中心工作的一个缩影。学校在社区打造的学生思政中心常年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如“听学生讲故事”主题活动、“以美育人·寻找身边最美寝室”等,以身边典型感染学生。由学校教师组成的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则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和难点,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并邀请有项目申报和建设经验的校内外专家教授开展专题讲座与“一对一”帮扶指导。为了更好地指导学院思政工作,学校成立了省级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成长之路辅导员工作室,为学生成长领航,为学生发展引路。为加强党建引领,社区还打造了学生党员服务站,党支部入驻社区,学生党员实行“轮值”,学长班主任提供贴心服务。近年来,共开展了40项专题工作的研究和讨论,76名辅导员、33名思政课教师、266名学长班主任参与,辅导员主持部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33项,建成省级示范团队1支。

    学院“心晴坊”,心理解压促健康。“你喜欢听音乐吗?你通常在哪儿听音乐?听什么样的音乐呢?”在学院“心晴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韩志来经常带领学生们体验音乐减压,用心倾听心灵的声音。类似的心理沙龙让不少学生受益匪浅。通过多年实践,学校采取室内室外实践课相结合的方式,采取游戏导入、小班教学、新生班级全覆盖的方式,探索体验式心理教学的新模式,并形成“心晴坊”特色系列品牌活动,定期开展“一月一周一日”活动,不定期走访重点学生寝室,与重点学生建立24小时联系机制,第一时间干预心理危机。

    教师工作站,学习解困促提升。依托“一院一品”“一楼一品”特色活动,学校各宿舍楼的学生社区特色迥异:艺术学院公寓楼社区大量装裱精美的作品来自艺术学院学生的毕业设计,既美化了公寓走廊环境,又让学生时时接受专业教育;土建学院将3D打印搬进社区,让学生自主DIY打印3D产品;制药学院在社区长年配备急救箱,并定期在社区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和急救技能演练;信息学院则派出快递机器人在社区值班……为推进专业教育进社区,各学院争相推出“走心”之举。

    此外,推进专业帮扶进社区,建立学业困难学生成长档案“定点帮扶”,已成为导师班主任的“习惯”。在学生社区,有善于难题分解的“数学姐姐”,有善用催化剂的“分析专家”,有“金话筒”英语导师“帮帮团”,有将藤编、剪纸手艺带进社区的非遗传承人。近年,864名导师班主任走进学生寝室,通过“精准助学”,1124名学业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升,英语四级通过率同比增长10.96%,涌现了一批考研明星寝室、创业典型寝室、科技竞赛达人寝室、优秀党员寝室等。

    生活保障部,生活解难促信心。为真正实现“一站式”“零距离”处理学生日常事务,全校各单位教职工“全员下沉”:学工系统教师每周1—2个半天轮流在社区“坐诊”,各学院资助专员常驻社区,完善“一帮一”结对精准资助工作机制。后勤保障部开通“微后勤”平台,并建立后勤保障人员联系学院机制,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及时解决学生生活需求问题。每年调整寝室、离校、返校期间,社区教师都担当志愿者,为学生摆渡行李。学生纷纷感慨:“在社区,老师‘一站式’上门服务,办事不用‘长途跋涉’到行政楼,太赞了!”

    就业“解忧铺”,就业解忧促发展。在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就业“解忧铺”常年“营业不打烊”。校领导、中层干部与学院结对,轮流值班,将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教育课堂搬到了学生宿舍楼。近年来,学校还把招聘会全部开到社区,深受毕业生欢迎:“招聘会就在寝室楼下,现在一挪脚就到了招聘会,太方便了!”近年,509名教职工结对帮扶606名就业困难学生,帮扶成功率达80.36%,为学生“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校党委书记丁德智表示,学校将继续落实好“五帮五促”工作任务,持续打造党建引领、知行兼修、师生共处、因材施教的“一站式”学生社区,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健全完善协同配合、全程贯通的育人链条,实现育人力量的同频共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