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整合性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4-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幼儿园开展合唱教学,不仅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也能让他们学会合作。

□浙师大幼教集团幸福河幼儿园 周玲美

合唱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整合性合唱源于全人教育理论,它突破了传统音乐教育单一的歌唱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融入语言、美术、表演等多领域的整合性目标预设,通过开发教材、落实梯度教学等措施,让幼儿在合唱活动中获得艺术审美能力、综合能力与学习品质的提升。

一、制定整合性合唱教学目标

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的培养审美情趣、乐学善学、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等内容,制定教学总目标和不同年龄段的目标。

1.总目标。提升审美情趣,学会欣赏歌曲。能用语言、肢体、绘画等多样化的形式表现自己在合唱表演中积累的美的体验。乐学善学,喜欢合唱活动,并积极参与游戏,有积极情绪体验。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与同伴分享、交流。健全人格,积极主动评价自己、同伴在合唱活动中的表现。喜欢与同龄和混龄同伴交往,体验成就感,赏识别人和悦纳自我。社会责任,学习倾听与合作,能与合唱伙伴形成团队意识。

2.各年龄段目标。小班合唱的教学目标:喜欢歌唱活动,体验歌唱的快乐;能倾听伙伴的声音,在说念、合作演唱中学会等待和介入,体验合作的快乐。中班的目标: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歌唱方法;在合唱中学习控制自己的声音,感受合唱的声音美,体验快乐;在“被审美”教学策略中增强歌唱的信心和兴趣,体验自我悦纳和赏析伙伴的快乐;增强歌唱表现力。大班的目标:在合唱中通过声音控制和表现,体现合唱的和谐;在赏析评议伙伴的演唱中提升听觉的敏锐性;在合唱中获得审美与被审美的愉悦;增强歌唱表现力和音准能力。

二、开发整合性合唱教学教材

开发途径有创作合唱歌曲和改编幼儿合唱歌曲这两种形式。

创作合唱歌曲可以结合主题教学内容、季节和节日等元素进行。创作的歌曲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如当小班进行“小鸡小鸭”的主题教学活动时,教师创作了《小鸡小鸭来唱歌》的合唱歌曲,引用了“叽叽”“嘎嘎”的叫声,形成和声。又如在春雨绵绵的季节里,教师创作了适合中班幼儿演唱的合唱歌曲《春雨》,用“淅沥沥”“哗啦啦”的雨声形成和声。

改编幼儿合唱歌曲,教师可以选择幼儿喜爱的、经典的歌曲进行改编。如传统经典歌曲《三轮车》,教师用象声词“叽噶叽噶”“咕噜咕噜”等,表现三轮车行进的声音,把这些象声词贯穿歌曲始终,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念象声词,从而形成两个声部的和声效果。

开发要遵循适合性、趣味性、审美性这三项原则。适合性原则是指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生理特点及音域适合度。趣味性原则要求教师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性思维的特点,使合唱歌曲内容具有趣味性、情境性,更能被幼儿喜爱和接受。如在新春之际,教师就改编了歌曲《烟火》,在曲中加入了“啾啾啾”“啪啪啪”等象声词,表现烟火燃放时发出的声音。有了象声词的加入,歌曲更生动有趣味,也更受幼儿喜爱了。审美性原则是指合唱要有美感,突出和声的美。要处理好旋律与节奏的疏密关系,形成疏密对比变化从而让歌曲具有美感。在合唱的编排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歌曲内容,可以用齐唱、合唱、轮唱和领唱等多种形式。

三、合唱教学需实施“四阶段”梯度策略

探索合唱教学的梯度推进策略,用4个阶段重点解决声部间的合作协调。

1.问答式节奏说念阶段。合唱教学初期,教师创编“一问一答式”的节奏说念作品,幼儿在一问一答中,倾听教师、伙伴的声音,学习适时地表现自己的声音,即在“问”中学习倾听、等待,在“答”中表现自己的声音,可以师幼间问答,也可以幼幼间问答。

2.回应式合作演唱阶段。本阶段的合作演唱是指在一首歌曲中,不同幼儿承担不同乐句的演唱,目的是让他们积累合作经验,能跟随歌曲的节奏控制和表现自己的声音,为后期的和声表现作铺垫。此阶段教师选取、创编的歌曲特点是:歌词内容中有回应的特征(如一问一答、角色对话等);歌曲旋律重复出现。

3.介入式合作演唱阶段。此阶段幼儿仍分组合作完成歌曲中不同乐句的演唱,但歌词内容与上阶段相比,对幼儿歌唱介入的提示变少,增加了倾听伙伴的歌声,以及跟随歌曲节奏演唱的难度。歌曲内容的提供和演唱提高了幼儿专注倾听伙伴或教师歌声的能力和适时介入表现声音的能力。

在此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幼儿扮演角色进行演唱,以增强歌唱的兴趣。为了让幼儿及时跟进歌曲的节奏演唱乐句,教师可以在幼儿演唱前给予手势或表情神态的提示,帮助他们在前一个乐句结束时及时演唱。

4.协作式审美合唱阶段。经过前期的合作说念游戏和合作演唱歌曲,幼儿已经积累了合作协调和歌唱的经验。所以,本阶段请幼儿尝试演唱有两个声部的合唱歌曲,即从本阶段开始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合唱教学。

总之,小班、中班和大班3个年龄段合唱歌曲均由易到难,两个声部的“合”由一个音的“合”逐渐到一拍、一小节、一个乐句的“合”,最后到整首歌曲都体现了两个声部的合作。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在歌曲欣赏时帮助幼儿理解和声,在合唱时激发幼儿合唱兴趣,并使用教具破解和声演唱难点,以充分展现歌曲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参与合唱表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