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在芬兰听一堂数学检测课
□温州浙南产业集聚区沙城中学 夏 珺 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 项秀平
3年前,笔者有幸获得赴芬兰考察学习的机会,在Viikin School听了一节数学课。
数学课竟然是在寒风凛冽的操场上上的,10名三年级学生早已在等候,开心地讨论着什么。
实习教师用芬兰语告知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学生们习惯地点着头,用猜拳的形式随机分成3组。
这一过程耗时大约8分钟,作为观摩者的我们也不自觉地沉浸其中,虽然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能感受到他们的愉悦。
在我们的询问下,得到了这样的回复:这种形式的数学课一周一次,学生们十分喜欢。
因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上课,会让大脑出现缺氧或者混沌的状态,容易身心疲惫。而自由开放的空间,不仅可以让学生呼吸新鲜的空气,还会使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开放的空间包括学习走廊、图书馆、科技馆、运动场等,这和体育课一样,不会有人在上课时睡着。
我们要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质疑开放的学习空间带来的干扰等负面影响。
学生们很自觉地在一条白线旁等待,实习教师将3个塑料盒放在离学生20米左右的地方,每个盒子里装着30张左右的小纸条。
听到教师一声哨响,学生们扔出一个海绵材质的大骰子,得到一个数字,并以一种独具创意的方式(我们至今没有理解游戏规则)跑向盒子:有的倒着跑,有的学兔子跳,有的单脚拐,有的手脚着地,有的双手放在背后蛙跳,等等。
学生跑到盒子那里,取出其中的一张纸条,再跑回来。
纸条上是数学问题,我们看到其中的一道题目是这样的:x-30=50。
学生将题目抄到小本子上,有了答案后,再由下一名学生接力。
大概是题目的难度不一样,有些很快被算出,有些却要卡住他们很久,但是学生们乐此不疲,直到完成全部计算。
我们深有感触:原来单元检测可以不用打印试题,也可以这样轻松快乐。
人人参与:没有一名学生掉队
在观课中我们还发现,每名学生都轮流参与到来回跑动中,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学习机会。
最有意思的是扔骰子环节和跑步动作,其设计大有文章,让我们看到学生们之间合作的默契、彼此之间的尊重和信任。
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具是现成的,教程是精心设计的,低年级学生更是被动参与的。教师会千辛万苦地准备一些可爱的数字图片,让学生们认识一下。在这过程中,学生没有自主性,更不是创造者。
如果我们借鉴芬兰学校这节数学课的设计理念,让学生自主创意和商议,比如让学生主动制作教具,创新学法,他们一定会乐在其中,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也才有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结合运动:让学习品质更专注
起先听芬兰教育专家说,在当地,数学课可以和体育课结合起来,我们感到不可思议,直到眼见为实,不得不服。
传统数学课堂的特点,是让学生静下来,将大脑的运行集中于数学思维,符合心理学关于注意力分配的原则。但这样的课堂,很容易出现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气氛沉闷无趣。
运动有助于大脑机能的发育,促进身体各个器官的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在跑步中计算,既培养了运动技能,又训练了注意力品质,边跑边学,让大脑火力全开,其实是保证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学生的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不会出现精神萎靡的现象。
以这样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数学学习,显然是一项多赢的活动设计。
少即是多:让学习更有创新力
我们离开4人小组,来到一个3人小组,发现他们虽然已经完成,但依然在做计算训练,仍在扔骰子和跑动。
一名学生站在放盒子的位置,现场编了一道计算题,另一名学生跑过去听题,然后跑回来和同学一起计算,得出答案后,再换人轮流……
此时,检测方式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计算从笔算变成了心算,检测题目从教师预设变成了学生现场原创。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获得了更高层次的拓展和提高。
学生在原创题目的过程中,会不会出一些无法预知的问题,造成题目太难甚至没有答案?
其实是我们教师多虑了,学生会充分考虑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自主探索并发现其中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和困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就在此过程中得到拓展。
设想一下,假如教师根据课堂的时间,设计比一般的容量更多的题目,等到学生算好最后一道题,正好下课铃声响起,我们也许能给教师对学情的准确定位打个高分。
殊不知,满即是少,少却是多。
学习自主:权力移交学生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要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有所把控,也要学会观察、反思他人的学习行为,给出反馈意见,培养评价的能力。
教师恰到好处地准备学习内容,不仅给学生发挥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创设了空间,也提升了学生的自评、互评能力。
学生往往还被邀请参与教学环节的设计,如对学习环境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评估学习成果,甚至开发校级课程。
随时随地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创造的魅力,就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更好地认识自我,实现自己与他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终身学习者。
等候同伴:学习合作更被尊重
学习小组随机组成,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在这里却不是问题。
当小组拿到一张纸条后,不是看谁最快算出答案,而是要等候最后一名算出答案的学生,因为必须等到小组的几个人都算出答案后,才能去拿下一张纸条。
因此,在等待的过程中,小组同伴不是袖手旁观,而是积极指导,相互帮助。
在一旁听课的教师故意给计算能力稍弱的学生一定的提示,但学生没有马上接受教师给出的结果,而是靠着自己的一番理解,才作出判断。这让我们啧啧赞叹。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之间平等和合作,不为争夺第一,充满了信任和关爱。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今后会为他人着想,会彼此尊重,耐心等待,愉快合作。
这让我们想到了常见的抢答,这种提问方式在教室里屡见不鲜。但举手回答教师抛出的问题,是好学生的权力和福利,能力不占优势的学生往往选择放弃。
这种十分努力抢答的习惯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教师的重复训练下逐渐形成的。
当学生快速而准确地说出答案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夸赞学生思维敏捷、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此作为评价标准。久而久之,学生们被教师贴上了不同的标签,所谓的“优秀学生”就有可能更加目中无人,不尊重同伴,不愿与人合作,更不会等待不如自己的同学一起进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将此次学习活动作为今后教育行动的新起点,扪心自问,反刍梳理,增强教育信念,研究教育方法,启动每名学生的学习因子,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在社会中尊重、合作、关心、等待的现代文明人的素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