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陈如平
共同富裕目标的提出,给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应从共同富裕的新站位来看基础教育,用共同富裕的新思维来抓基础教育,以共同富裕的新标准来办基础教育。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
目前,我们较为习惯于从背景、前提、环境的视角来认识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而对共同富裕与基础教育的内涵关系,还缺少清晰梳理和深刻认识。这内含两个任务:一是理清共同富裕对基础教育的内在要求,二是研判基础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对促进共同富裕的真正作用,尤其要思考一个问题“促进共同富裕,基础教育可以做什么?”
从经济上看,共同富裕中的“共同”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覆盖面、受益方式,“富裕”反映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程度。毋庸置疑,共同富裕肯定是高水平的富裕,不是一部分人而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某个地方而是所有地方的富裕,不是一时而是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富裕,不仅在物质层面而且在精神层面也要实现富裕。因此,这要求我们从“高、大、宽、长”的标准来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
按照这种逻辑,“共同富裕背景下的基础教育”决不仅是一部分学生的学业进步,也决不仅是个别学校的质量提升,决不仅是一地一校的突飞猛进,而是所有中小学校办学育人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让更多学生公平享受优质的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个学生”,应是共同富裕下基础教育的真实样态。杭州前些年实施的“把名校办在学生家门口”,其实是一种有益探索,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可以持续推广,并上升为新的政策举措。
基础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发展最终体现在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上面。这些年来,尽管基础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但依然存在诸多瓶颈和短板。除了人们通常关注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校际差距之外,各学段之间也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现今对高中、小学、初中教育“铜头、铁腿、豆腐腰”的形象说法,恰恰反映了基础教育的问题和困境,这又与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极不相称。特别是受考试招生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社会各方面对此格外关注,教育部门一直顶着压力,摸索出问题解决的思路和路径。浙江长期以来重视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一些地市推出各类工程和众多举措,中小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快速提升,为全力打造全链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但是,从共同富裕的新要求来看,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任务依然很艰巨,需要我们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坚持不懈探索创新,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让青少年学生接受更有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十四五”时期,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切实推动育人方式改革,其核心就是要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这是中小学校的职责本分和使命所在,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因此,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来规划、设计和推进,始终坚持全程、全员和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整体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和办学特点,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推动各项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工作;要高度关注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情况,推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化。
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全面推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更新升级,引导学校全面育人、科学育人、整体育人,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精心育人。要紧紧抓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之策,深化“双减”工作,落实“五项管理”,着眼于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着手于课堂教学落实,着力于教学方式变革,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要着力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师德师风和综合素养,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和能力。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探索基于新技术的教育教学新模式,重在应用,特别是教育大数据的使用,实现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
当然,还要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未来5~10年,我国将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2021年全国高中阶段(含职高)毛入学率已达到91.4%,预估2025年接近或达到95%,这无疑是共同富裕对教育机会的内在要求,必然将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初高中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与此相对应的,是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新动向,例如大力建设一贯制学校,继续推行学区化、集团化,对中小学的建设与发展也会产生影响。特别要注意的是,未来中考招生改革已有一些新的变化趋势,一是扩大示范性高中“校额到校”,有的省份提出扩大到100%比例,这势必增加小学、初中的“校内竞争”;二是北京东城、西城5所高中试点“登记入学”。符合条件的应届初中生可凭其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获得高中录取,而无须通过中考分数。这种改革探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预计会有更多的地方采用这种新政策。此外,中职改革箭在弦上,中职多样化发展把中职学校的定位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为“就业与升学并重”,中职学校将按照新的办学定位为学生提供升学、就业、普职融通等多种发展路径,各地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应用型人才发展多样化需求,合理规划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这些政策举措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均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及早作出储备性研究和安排。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