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和美”教育 打造“至美”新校
走进江苏省常州市,在美丽的京杭大运河畔有一所百年老校——常州经开区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经开二实小”),1906年创办的永宁古社是它的始建地。学校从运河文化深厚的底蕴出发,承办学百年传统之风,在“和美教育,创和达美”办学理念引领下,通过构建“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的校风、塑造“和善慧美”的教师形象以及“和朗健美”的学生形象,达成“和而至美向着明亮那方”的共同追求,打造水脉与文脉交融的“至美”新校。通过践行“和美”教育,学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构建“和美”课程 激发创造活力
学校要发展,离不开提质创优,而提质创优工作的开展需要文化的统领,外显的物态文化、内核的课程文化都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做新的审视和考量,以适应并成为推动学校教学新发展的动力源。经开二实小通过打造“和美”文化,依据“双减”政策要求和课程标准,研究当前学生课程需求,重新梳理“和美”课程体系,在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幼小衔接、体质健康、成长实践、拓展探究等多类项目,同时又积极引进校外优质资源,以契合国家课程的要求、学生发展的需求以及学校发展的追求。
构建“和美”课程体系是学校提质创优的特色之一。这一课程体系立足校情,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相信学生和教师的潜力,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知识,重视精神状态,创造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而学校新校的使用,则使“和美”课程体系实现了从教室学习走向实践教学,引导教师从照本宣科走向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探索师生新型研学方式,带动学科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面向学生的未来。
首先,学校以前瞻性项目“说文博物馆”为依托,组建跨学科行动研究小组,打造以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为核心的项目体系,着力构建三类语文学习空间,形成学校、家庭永续化的语文学习空间群落,以满足学生不同时间、各种类型、丰富多元的语文学习。学校推出的“说文博物馆:适应性学习空间支持下的语文学科育人实践”获评常州市基础教育学校品质提升建设项目暨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同时,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系统构建“空间+”,包括载道、争鸣、尔雅、集蕴四个门类。载道,即将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置身到一个个“说文场馆”和真实生活中;争鸣,即主要让学生在主题式的思维碰撞中,用语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尔雅,旨在挖掘中华诗词、文学等的审美价值,培养语言鉴赏的眼光和文学创造的素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集蕴,主要带领学生研究中华字、词、篇等的精髓,涵育文化自觉,从语言值、思维度、审美力以及文化感四个维度,设计指向六个年级学生语文能力的进阶式指标,采用“体验自评与伙伴互评”相结合、“伙伴评估与作品分析”相结合、“正式互评与非正式评价”相结合的不同“融合评价”策略开展评价。
其次,为加大力度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学校创新设置了影视课程“奇艺视界”,引导学生用探究驱动学习,借助社团活动时空,将与其相关的小社团合并起来打造成一个“大社团”,立足于教材,打破影视与学科的壁垒,强调学科学习的融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融合,反复打磨,形成规范化、系列化的范本,并将影视课程融入到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影视作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功能。另外,学校为做好“三管”“三提”工作,结合“和美”课程,开设了“双减”专题论坛,开展了基于实践探索的“基础性作业的设计与管理”“拓展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与管理”主题沙龙研讨,促进作业设计理念和实践的双向转化;优化制度管理,创新考核与评价方式,探索学科课程全覆盖、学科之间相关联、评价主体全方位的一、二年级无纸笔测试2.0版本进阶设计,让评价更科学、更具温度、更客观。
通过构建“和美”课程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素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活力,为学生搭建起幸福成长、和谐发展的广阔平台。
实现“和美”育人 涵育民族品格
教育是关怀人之生命的学问,如何激发人之潜能,将教书与育人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个体与团队相融合、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学校全方位解读“和美”文化,着力培养“和善而德美、和慧而智美、和健而体美、和高而志美、和雅而优美、和创而劲美”的学生,实现师生群体的和谐共进之美,实现学校的主动、持续发展之美。
“和美”育人的根本在于落实立德树人,学校遵循儿童生长规律,探寻儿童生命成长密码的“和美德育”。具体实施路径为四个“走向”,即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走向造就精神丰盈的人,从单纯的道德教育走向更丰富的文化育人,从书本知识的传授走向真实生活的体验,从学校常规工作走向德育品牌工程的建设。学校以“和美”文化为核心,促使学生在丰富的课程、活动、评价中了解、尊重、认同、传承民族文化,涵育学生的民族品格,并以“横纵”两个维度,精心设计开展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和美德育”活动。
横向,以民族文化传承串联,形成“民族荣耀”校级活动系列,师生全体参与,共同融入,彼此联结。开展“民族娃微心愿”结对活动,征集民族娃娃微心愿,通过“情同手足”学生结对、“大手拉小手”师生结对、“共育民族林”等形式,实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小小心愿,放飞学生心中的梦想。通过采访家族中的亲友,了解家族历史,用独特的方式记忆与传承。向全校师生发出“镇馆之宝”征集令,征集对学生、教师及自己的家庭有意义的“宝贝”。与社会单位结对共建,邀请优秀企业家、优秀大学生等校外辅导员来校开展团建、讲学等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各类体验基地,学习、参观、体验、互动。在每年10月举行为期一个月的民族文化节,聚焦民族服饰、民族舞蹈、民族美食、民族习俗等主题,组织学生交流展示、互学互进,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传承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纵向,以四季传统节日为重点,形成“民族韵味”年级活动系列,各年级主题相同、活动不同,分层分时分级开展。学校推出的“和美生命场:涵育学生民族品格”获评常州市品格提升工程。
通过“和美”育人,涵育民族品格,让学生在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续写民族融合、团结发展的“进行曲”中培育新时代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怀,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培养尊重悦纳的品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内化,“和美”教育的育人功能得到了实现。
培育“和美”教师 实现共长之美
教师的高度决定了办学品位的高度,教师的内涵决定了办学内涵的厚度。基于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学校通过顶层设计教师专业成长策略,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结构科学、素质优良、梯次分明的人才队伍,确立了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
作为常州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学校主动寻求深度合作,对接教研组、年级组,实现教研组和年级组交流的扁平化,更充分地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影响力。同时梳理教师队伍,制定适合各个年龄层级的教师发展路径,重点打造“宁远社”青年教师成长营,从基本功、教科研等方面全方位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摸排并制定中年教师发展规划,培养教学骨干;推进师徒结对工作的扎实开展,发挥互助结对发展的力量。制定个人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学校为其搭建平台,为每位教师制定“私人定制”式成长清单,让每位教师明晰自我发展目标和路径。为树立标杆,学校还评选推出了校内“杰出教师”,开设了“和美讲述”,以案例、故事的形式,形成“师之雅”欣赏活动。让高深、枯燥的理论在生动的讲述中,转化成接地气、可借鉴、有启迪意义的举措。组建专题组帮助被评为班主任之星、学科教学之星的优秀教师整理、提炼工作经验,形成了入门—后备—骨干的梯度引领局面。
为提升教研教学质量,学校引领教师狠下功夫,在细微处求发展。着力打磨日常教学的每一节教学设计:以“课例解读”理清“教学思路”,以“模拟演练”体验“学生立场”,以“一课多磨”凝练“好课样态”,以“实践反思”阐明“好课道理”,聚焦“内容结构化”“合理问题设计”“真实情境创设”“学习性评价”等关键内容进行专题备课研讨,逐步建构出“素养导向、学生立场、学为中心”的新教案。既关注教研活动的过程,又关注教研活动的成效,从而撬动师资素养底盘的整体抬升。同时,着力打造“和美”课堂,以市级课题“导向学科核心素养重构‘和美’课堂的实践研究”为抓手,基于学校“和美”文化,链接国家层面上位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中位的各学科核心素养,着眼于目前本校学生的素养现状,指向课堂学习、交往的氛围,师生彼此投入、和谐畅快的对话之“和”;指向课堂结构与生长,课堂推进体现逻辑递进、结构美感、实现师生美好生长之“美”,不断凝聚提炼“和美”课堂教学主张,打造凝练“和美”课堂教学范式,即开放导入—探究互动—集聚生成—练习进阶—拓展延伸。通过培育“和美”教师,构建“和美”课堂,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达师生共长之美”的教育追求。
站在新起点上,学校将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改革创新为双翼,以砥砺奋进为内生动力,继续践行“和美”教育,让经开二实小这所百年老校成为焕发青春活力的高品质学校。
(张素玉 顾金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