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推进“三全育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5-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是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体制创新。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学校党员干部、教职员工践行“一线规则”,推进“1654”学生社区建设,即:树立“一站式”教育管理服务的工作理念,将思政教育做到“家”,让学生成长有个“家”;实施“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前移、文化浸润、自我治理”六项工作举措;建设“红色社区、智慧社区、活力社区、温馨社区、文化社区”五大社区工作载体;实现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党建思政工作的阵地、培养优秀人才的园地、管理服务学生的基地、维护校园安全的高地”的四个愿景。用“浸润式教育”将思政文化育人工作做到位,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实施“寓教育于生活”的理念,为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延伸实践路径、夯实内涵支撑。

    党建引领发挥头雁效应 共筑育人红色地

    学校以党建工作体系引领育人工作机制,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充分发挥红色社区“头雁”效应,把“一站式”学生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育人工作的坚强堡垒。

    以公寓楼为单位设立了党建工作站,站长由二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担任,副站长由学工办主任担任,站员由思政课教师、专业导师、学生公寓辅导员、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后勤管理人员等组成。与学生社区党支部组成双螺旋的发展形态,打破了党建工作难融入学生社区的壁垒,构建了全方位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推动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全方位纵贯融合、全过程协同发力,有效实现党的建设与社区工作同推进,形成了“资源共享、发展共进、携手共育、和谐共促”的党建育人工作新格局。

    一线规则引发“蝴蝶效应” 共造育人区块链

    学校全领域融入“三融四导五育”大思政工作格局,积极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推动社区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协同育人体系、支撑保障机制改革。重构了原有碎片化的管理模式,践行“一线规则”,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投入到学生中间,打造具有“四线四区”交院特色、体现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温馨社区。校领导与学院领导双管理深入一线,与学生面对面深度交流,形成领导干部示范区,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校外德育导师与校内优秀教师组成团队下沉一线,校内校外双循环,形成教师队伍聚集区,扎实开展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涯向导、生活指导等育人工作;以公寓楼为单位组建社区辅导员扎根一线,引入辅导员工作室和班主任工作室双标准进驻社区,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形成学管队伍样板区,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全员覆盖、全时保障,实现育人“零距离”。组织社区内后勤服务人员服务一线,完善公寓楼、生活设备区建设,为学生社区提供生活服务双保障,形成服务队伍探索区,吸纳社区学生合理需求及改进意见并及时反馈、及时落实,切实提升学生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

    平台保障共建育人生态圈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紧扣“五育并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通过智慧社区、活力社区和文化社区建设,提升育人的融入度、渗透力和实效性,全面构建良好的育人生态环境。

    数字赋能治理,建好线上平台。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数智党建平台”“领航智慧思政和学生成长系统”“一站式网上事务中心”“智慧平安校园系统”等信息化建设,推进服务管理一体化进程,有力保障了学生服务需求的“即时”实现。

    拓展育人空间,建好活动平台。着力打造“1+2+N”社区育人空间,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体,力行书院和公寓活动室为支线,学生事务中心、学生文体活动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学生资助中心、学生志愿者中心、退役军人事务中心、各类工作坊等为依托,打造社区活动空间,有序开展主题鲜明的育人活动。

    聚焦成长成才,建好文化平台。建立了集党史馆、校史馆、党建领航馆、浙江交通馆、长征精神传承馆等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实现了思政教育内容与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

    (黄钢 潘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