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育人模式 多维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5-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面对农民日益增长的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需求,乡镇成人学校作为提升辖区农民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乡村振兴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升乡村人力资本存量与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丈亭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丈亭成校”)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校长张心财始终秉承成人教育要立足地方特色产业与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坚持走“研训一体、产教融合”发展路子,扎根农村社区与田间地头,与全体教师拧成一股绳。在点滴积累下,丈亭成校逐渐形成了“创新、多元、开放、融合”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以创新思维引领发展、以开放姿态兴办教育、以多元方式赋能创新、以融合途径落地生长的特色发展路径,实现了成人教育内涵式发展。

    党建引领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丈亭成校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全面推进“党建+技能赋能助共富”“党建+数智赋能助转型”,建立联村联企机制,全覆盖打造“驻村帮扶”服务点,打造“助农先锋”党建品牌,走出一条“党建+成教”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丈亭成校深知,要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农村成人教育肩负着新时代育人使命,加之农村专业技术岗位复杂,农村成人教育涉及农村社会、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近年来,丈亭成校积极主动地链接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源,争取政策倾斜、争取项目支持、争取培训指标,为学校培训事业的发展拓展了外部空间,构建了“学校教学+基地实训+产业孵化”的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协调融合的新型农民培训体系。丈亭成校的培训项目直接面对农民实际问题——提升杨梅经济效益,采取“分层进阶+入户送教”“技术示范+经验交流”“能人引领+跟踪指导”等培训形式,提升新型农民培训管理效能,形成“1+1+N”校社合作共育的“乡土实战型”培训服务模式,即“一个主阵地(丈亭成校)、一条主线(赋能:业务赋能、管理赋能、技术赋能)和N个平台(实习实训基地+云网融合平台+乡村振兴研学基地等)及活动(理论培训+模拟应用+实习实训+参观考察)”,开展了多样化活动,比如季节性杨梅实用技术培训、新农人培训、共享共富高素质农民培训、杨梅产业技术协会会员继续教育培训、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培训等。

    校企合作 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在完成常规培训的同时,丈亭成校还针对企业的需求进一步拓展培训范围。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学校精准对接政府部门重大决策和中心工作,构建“数字化产教融合,校企一体,校社融合”培训新模式,积极探索数字化背景下教育培训组织服务体系建设,搭载“123N”全产业链、“甬有优学”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培训管理系统,不断提升丈亭成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近年来,学校通过对该地区以及周边地区企业的调研活动,发现小微制造类企业急需融合性、系统性、实操性的培训课程体系和数字化运行管理系统,因此组织编写了《数字赋能 精益革新》培训活页资料,构建“分层分类、全过程、全环节、实时动态、小班化、驻企帮扶”的培育机制,统筹用好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数字化软件研发高新企业、企业咨询公司等教育资源,落实落细浙江省民生实事“双提升”工程,全领域实施“学历+技能”成人“双证制”高中学历教育和面向广大企业职工的机电一体化本专科学历提升行动,顺应企业单位和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此外,丈亭成校还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邀请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专家组成“三江好管家”专业团队,定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为企业生产管理开展调研诊断工作,帮助企业制定精益现场管理、数字化提升方案等,量身开发精益智造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服务;开展名师带徒帮带工作,培养新型学徒制学员,为企业培养后备生产技术人才。

    成人教育是一项艰巨的、繁杂的、长期的工程。十几年来,丈亭成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加大力度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以“研训一体化”激活教育内驱力,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效益,创出特色、创出品牌。学校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和美乡村作出巨大贡献。

    (张心财 张小玲 陈汉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