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31个部门及培训机构,汇聚8949个精品资源—— 海盐县倾力打造“课后优服”平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5-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武怡晗 通讯员 卿雪花

“同学们,你们想让气球自己充气自己飞吗?”晚托时段,海盐县三毛小学四(3)班很是热闹,来自县科学技术协会的单辉为学生们带来了“科学魔法秀”课程。也是晚托时段,在沈荡小学,农村学生们的托管课也别开生面,“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做菜用的酱油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想不想一起来做酱油呢?”嘉兴市“五一劳动奖章”、海盐县“杰出工匠”获得者庞卫华正在给学生们上“酱园匠心”课程。

今年3月以来,海盐县教育局上线“课后优服”平台,引进校外非学科培训机构、课后服务联盟等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该县总工会、科协等课后服务联盟单位第一时间提供了“科学魔法秀”“劳模工匠说”等课程,将科学创新精神、劳模工匠精神带进了校园。

“平台锚定课后服务校内与校外两类空间,有效整合学校与社会两类资源赋能‘双减’。”海盐县教育局副局长林会国介绍,2021年秋季学期,海盐县推行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全县中小学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优势,制定了“一校一案”托管服务方案。但通过调研发现,课后服务供给“不解渴”、校外教育资源进校“不畅通”、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不满足”、部门协同监管“不高效”等共性问题仍然存在。聚焦资源整合,平台根据学生需求,打造了“三点半课堂”“成长有约”“名师在线”三大场景。

“平台就像是一个仓储超市,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课程补充课后服务。”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务主任张斌说,平台不仅面向家长提供托管报名、缴费、选课、评价及便捷接送“一站式”服务,还制定了社会力量进入校园服务标准。除了培训机构提供的课程,平台未来还会持续更新课后服务联盟、个人志愿者的课程资源,这些课程经过部门联审后进入“课程池”供学校选择,实现学校点单、政府买单。

泥塑原始人,制作吹塑画,印染布艺……“这节课真有意思,我太喜欢啦!”每周三上完课后拓展课“创意材料画”,市民陈丽丽总能看到读一年级的女儿笑意盈盈的小脸。通过“课后优服”平台,这学期,陈丽丽女儿所在的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可选择的拓展课程达到37类,课时选择也比此前更加丰富。

随着平台在海盐全县城乡39所中小学校启用,越来越多的家长像陈丽丽一样感受到课后服务质量质的飞跃。及时达、能报名、有反馈的平台功能,也让不少基层社区找到了服务青少年的抓手。

位于县城西北部的宜家社区,是全县较大的人口居住地社区之一,辖区内有1.5万余人,其中未成年人占比超过40%。“‘双减’落地后,不少学生有开展校外实践活动的需求,作为学生的校外校,社区也会策划、组织针对性的活动,但囿于宣传渠道,活动举办时间、方式很难及时传达给家长。”宜家社区居委会主任冯况中说,3月以来,社区通过平台发布保护环境小小志愿者、防诈骗小卫士等活动,方便辖区家长及时接收信息、报名参加,活动结束后还能留言反馈。冯况中说,作为县里的首个科普社区,他们规划着把社区科技馆内的活动也上线,“不能让科普资源锁在社区里,要扩大推送范围,让社区内外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记者在平台的家长端看到,仅“成长有约”板块,目前已有18个账号发布活动76场,点击筛选,不仅能浏览所在社区各类节日或教育主题的活动,还能查看县教育局、县图书馆、县青少年宫等举办的活动信息,实现便捷式“一掌通约”。

“你们认为船为什么会沉入江底?沉入江底后会发生什么?”前不久,在海盐县张元济图书馆举办的一场讲座座无虚席。围绕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班马所写的《巫师的沉船》,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师许红蕾带领听众沉浸在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中。“活动吸引不少家长和学生参与,不同于以往只有城区的学生参加,这次也有乡镇的学生报名参加。”张元济图书馆副馆长詹志浩说,作为该所县级图书馆“悦读汇”首期讲座,用“课后优服”平台发布活动信息,最大化地激活了图书馆的受众。

“我们希望能把好的阅读资源同步带给城乡学生。”用“课后优服”平台发布活动信息的试水,也让詹志浩看到了推广阅读的新契机。入驻平台后,图书馆和教育系统实现资源联通,可合作的教师也从4所学校拓展到全县39所学校。这几天,詹志浩忙着和各学校的语文教研组确定导读教师,计划将“悦读汇”活动从主馆推广到全县各乡镇的9个分馆,让农村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品质导读。“受疫情影响线下活动暂停后,我们将通过平台发布国家图书馆、长三角区域图书馆的优质资源,让更多学生喜欢读书、读好书。”詹志浩说。

从3月上线以来,海盐县“课后优服”平台已实现全县39所中小学校全覆盖,平台聚合31个部门及培训机构,集结184名名师、专家,汇聚527门校内外课程、8949个精品资源。下一步,海盐县还将出台《海盐县遴选社会力量进校园参与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让课后服务从“学校主导、教师参与”的单一模式向“政府主导、三方(学校、部门、社会)协作”的复合型服务模式转变,实现服务和治理双提升,形成城乡共享课后优质服务的新样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