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启航,描绘教学团队的未来画像 看这些杭州学校如何探寻中职教师成长路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5-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季 颖

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向未来的教学团队该是怎样的?面向未来的教师成长该如何谋篇布局?学校与区域该怎样整体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

不久前,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长三角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办了一场以“星河灿烂:面向未来的教学团队”为主题的论坛,省内外职业教育领域专家、各地中职学校教师们齐聚云端,共同描绘职业教师团队的未来画像。

营造“渔场效应”,打造教改新生态

“教学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就在课堂,教师是深化‘三教’改革最关键的主体,但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足的,教师也会进入职业倦怠期,不愿意改或不知道怎么改。”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洪彬彬直言,“我们要在每一位教师心中种下变革的‘种子’,并为‘种子’生长提供‘土壤和养分’,从而激发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

结合过去多年的教改实践基础,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曾进行过扎根分析,发现影响教师创新教法的三大因素为:一是教师主体意识,二是外部因素,三是偶然因素。这些因素成为设计区域教改行动路径的重要依据,杭州职教创新构建了中高企一体化教研体系,成立了30个专业(学科)教学研究会,下设“青年团”“骨干团”“项目组”等多样化的教师团组,先后共培育了20所“杭派教法”基地学校,占全市中职学校总数的69%。各基地学校组建了特色教学团队,针对校本化的实践问题开展教改探索。

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中等职业学校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教师,组建不同的学习项目团队。通过“自主学习+团体互助”的方式,完成不同的项目。项目突出“微”(小切口)、“实”(重实践、有实效)、“重”(抓关键)、“迅”(短周期),贴近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激活了青年教师成长的内驱力。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教改架构了教师快速成长的通道,让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教改实践场。“但在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发现基地学校与基地学校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存在着不平衡,这样的不平衡亟须打破。”洪彬彬说,期待通过营造“渔场效应”,打造教改新生态。

“一个团队就是一束微弱的星光,微光集聚在一起,那就是璀璨星空。”正是有了这样的目标,一场从“鱼”到“渔”再到“渔场”的观念转变行动开始了。

转变培育模式,教学团队集群发展

“渔场效应”下,教学团队的发展有了新生态,改变了以往单兵作战的自发模式,教学团队培育实现了集群发展的区域培育模式。

徐冰清是杭州市临平商贸职业高级中学电子商务教研组组长,也是应旭萍名师工作室的一名学员。在学生学习“软文撰写”的过程中,她发现学生往往仅从产品本身去描述卖点,没有把产品可以给用户带来的利益明确地说出来,造成了软文浏览量低、转化率低的结果,这是学生偏重“动作技能”,而营销思维表现较弱导致的。“如何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渗透思维的培养?”这个问题进入到徐冰清的研究视线中。

“在思考中,师傅应旭萍曾在开展工作室活动时介绍了指向结构化思维的教学策略,这给了我启发。于是,围绕提升学生营销思维的目标,我尝试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徐冰清说,跟着师傅学习,提高了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时间追溯到2019年,彼时,临平商贸职高的电子商务教学团队还很年轻,团队成员想要推进课堂改革,却无从下手,迫切需要名师的带领。在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帮助下,临平商贸职高引进了应旭萍名师工作室,该工作室是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培养电子商务师资的重要基地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工作室入驻学校后,通过师徒结对、专业导师团队入驻校园等形式,聚合校内外的师资,共建联盟团队,推进课堂革命,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如今,临平商贸职高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尝到了“甜头”后,临平商贸职高又陆续引进了8个名师工作室入驻学校。

“一群人走,才能走得更远。”这逐渐成为许多中职教育人的共识。而今,在政府推动、学校主导下,越来越多的中职教学团队集群成长的样本涌现出来。杭州市美术职业学校数学教师毛周根领衔的数学名师工作室不仅辐射杭州市富阳区、建德市等地,还联动省内外多所中职学校,提升中职数学课堂的有效性;7所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团队为突破教科研瓶颈,建立了杭派语文“北斗”联盟……

探索协同教研,区域共创未来课堂

当天论坛上的教学对话环节,来自杭派语文“北斗”联盟的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和杭州市富阳区职业教育中心的两个团队,聚焦学生当下的语文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展示了以《怀斯曼生存手册》为原材料,在真实情境下、课堂碰撞上、课后研讨中,师生一步一步共同编制了适合学生的生存手册。

“新时代下的语文课堂,既要着眼语文核心素养,又要面向学生未来发展。语文课堂上产出‘产品’是一种基于产品导向型的学习范式,这是教育2.0的新思维新理念。”富阳职教中心语文教师刘建伟在丰富细腻的教学对话中畅聊未来课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刘建伟能够自信地畅想未来课堂,背后是教学团队给予的支持。校内语文教学团队的指导帮助,校外联盟组织的研讨交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刘建伟的课堂一直在改革实践中。

从“北斗”联盟到“石墨烯战队”再到“核芯力战队”,教师从个体到三五成群,再从群发展到集群,变“变革焦虑”为“共同探索”,形成了区域教改的共研共创主体,更加自觉、专业、自信地追寻教改之路。

更多面向未来的新型教法也由此生成,如闲林职高将语文、声乐、舞蹈等进行融合,生成了生动活泼的“全科课堂”;依托数字技术,杭州中职教育帮扶团与贵州省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同课共研、同屏共学”,探索出了新型的共享教研模式。

如今,杭州中职学校的教学创新如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去年在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典型案例遴选中,杭州职教改革案例出现了井喷现象,涌现了93项职业教育改革的新经验、新做法、新品牌,其中选送的15项案例全部入围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典型案例,12项被评为优秀案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