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职幼儿保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困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5-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吕媚媚

幼儿保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要围绕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落实教学。但课程现状是否如此?课程教学困境在哪儿?2021年8月,笔者用问卷星对我省幼儿保育专业艺术教学情况开展调查,涉及对象为艺术教师229人、保育教师579人、幼儿1642人。

根据调查反馈,梳理总结出该专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标准缺失。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纷纷转设为幼儿保育专业,然而84.28%的学校只是改变了专业名称,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都没有变。目前,幼儿保育专业缺乏一套统一的课程教学标准,音乐课程强调技能的精湛和难度,忽视以幼儿为本的岗位融合。

2.课程资源稀缺。目前,市场上鲜有幼儿保育专业的音乐教材,配套数字资源更是稀缺,各校只能沿用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材。

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之江汇教育广场等平台上,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线课程不足10个,幼儿保育专业在线课程则为0。

从调查数据来看,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课程资源需求比较强烈。

3.学法脱离实际。中职幼儿保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声乐、钢琴、舞蹈等教学各自为政,缺乏融合,难以形成合力。学习方法沿袭艺术院校,以个别指导为主,与当前幼儿园普遍实施的全科式主题教学差距甚大。

4.学习环境单一。目前,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之江汇教育广场等平台只提供2门幼儿保育专业在线课程,大部分课程采用线下教学,89.96%的专业教师和76.55%的中职学生没有参与幼儿园艺术活动的见实习工作。这种单一的学习环境,无法让学生适应新时代“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5.学习评价主观。教师根据学生演唱打分数,仅仅关注技能,主观性较强,忽略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轻视幼儿保育岗位的实践需求。

如何解决幼儿保育专业音乐课程面临的现实困境?笔者建议,探索OBE教育理念下的课程实施策略。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也称为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需求导向教育,由美国学者威廉·斯派蒂在1981年提出,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要求学校教育反向设计,围绕预期的学习结果展开教学活动。

幼儿保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有其鲜明的专业特点,即能够根据幼儿音乐发展能力和认知特点,选择适合的幼儿歌曲在音乐学习中丰富幼儿的艺术感知。

因此,基于OBE教育理念,中职幼儿保育专业音乐课程要以结果为导向,反向设计,从目标、资源、方法、环境、评价五方面入手,融合幼儿保教岗位的学习资源,将新规范、案例融入教学,增加幼儿歌曲、幼儿舞蹈、幼儿游戏等内容,提升教育者的岗位实践能力。

借助融媒体教材,即将多种元素融合制作的数字媒体作品,通过UMU、之江汇、智慧职教、抖音等平台服务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如运用UMU制作微课,运用“剪映”“iMovie”剪辑制作视频,运用“全民K歌”“开嗓练声”练习歌唱,运用“哔哩哔哩”“抖音”“小红书”推广作品,促进音乐学习方法的全新变革,构建趣味、新颖、智能的音乐教育生态。

为了对接保教岗位需求,音乐课程标准除立足学科特质,还要制定“园校融合”的新标准,输送综合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联合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共同参与,三方合力,精准定位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

通过学生入园、导师入校,建设“学校—幼儿园互动智慧实训室”,实现中职学校和保教岗位互联互通、线上和线下教学互联互通,把幼儿园教学的实际场景引入中职学校,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智慧学习的环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