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如何应对?
新闻回顾 近日,一张“厦门教师招聘资格复审名单”截图引发网友关注。网友质疑,进入该名单的男教师考分与女教师差距过大,有性别歧视之嫌。随后,尽管组织方就招聘背景和规则作出解释,但相关讨论仍未停止。这一讨论背后的现实是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衡。近年来,这一问题愈加凸显。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小学专任教师中,女教师占比达71.14%,男女教师比例跌破“三七开”。
教师招聘怎能降格以求
□朱小峰
教师招聘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其标准的制定和流程必须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这也是此次厦门教师招聘引来网友诸多质疑的根源所在。
客观而言,目前中小学中男女教师比例确实存在着失衡的现象,但这是一个国际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存在的原因非常复杂,必须要通过一个较长周期、采取系统化的措施才能使其逐渐改善。教师招聘要尊重这个既定事实,不能强行为了平衡教师性别而逾越国家的政策法规。任何地区的教师招聘,都必须坚守男女平等原则,千万不可在招聘过程中,有倾向性地招聘男性教师,触碰法律法规底线。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无论何时,对教师的选聘都应“优中选优”,把能够坚守教师职业规范、符合教师职业能力要求的人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不能为了所谓的“性别平衡”,在招聘中降格以求,放弃聘用考试成绩更优异的女性应聘者,选用成绩靠后的男性。反之,不仅会牺牲招聘的合法性和公平性,也会为未来的教育教学质量埋下隐患。
更何况,站在广大家长的角度,他们当然希望学校能为自己的孩子选聘最好的教师来授课,教师性别问题倒还在其次。只要能把孩子教育好,无论男教师、女教师,都会是深受家长喜爱、欢迎的好教师。
在教师既有性别比例下追求“最优解”
□陆玄同
失衡的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因为厦门的这起招聘事件再次引发热议。其实,这一现象早已有之,只是近年来越发严重。人们常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种调侃背后,是对工作中性别平衡的心理期待。一般来说,男教师相对来说富于阳刚之气,且更理性,能注重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而女教师则更温柔且感性,教育教学中更细腻、周到,循循善诱。阴阳调和、男女教师搭配的工作机制,于教师而言可以调节工作气氛,形成工作互补;对学生而言,则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性别认知,以及获得更多“刚性”“勇敢”的榜样力量。
中小学生的成长,无非仰赖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而他们待在学校的时间或许更长。男女教师本身的性格色彩不同,使得他们在对待学生上会出现一些偏差。比如女教师大多青睐乖巧、听话的学生,这种偏好会让顺从的学生不断被驯化,失却个性;而那些调皮、好动的男生性格特征则会被压抑,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情绪爆发,甚至做出冲动行为。失衡的教师性别,让学生受教于一种类似“单亲”家庭的环境中,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会产生不小影响。男女教师均衡搭配起来教学,学生的人格培养就会相对健全一些。
当然,我们也没必要过度纠结于教师性别比例。在现实境遇很难短期改观的情况下,采取措施进行合理调配,是及时而必要的。教育部门在教师交流工作中,理应做到男女教师比例相对均衡。学校不妨对教师进行合理分工,比如保证每个学科组都能有一定比例的男教师,避免出现女老师过于“扎堆”的情况;再比如,某个班级各学科女教师占比高的,不妨安排男教师当班主任。如此,尽量在既有性别比例下,追求“最优解”。
男教师虽缺, “阳刚教育”不可缺
□李 平
此次“厦门教师招聘资格复审名单”冲上热搜,折射出基层学校男教师稀缺、“求男若渴”,却苦于中小学教师岗位遭男教师冷落的现状。
就拿厦门市这一次教师招聘来说,市属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师”岗位,要求招收2名男教师、2名女教师,前来应聘的男性原本有9人,结果3人缺考。按照“面试比例必须达到3∶1”的招聘规定,这名只考了20.13分的男性应聘者最后也“不得不”被纳入复审名单。即便是热门二线城市的市属小学,对男教师来说依然吸引力不足。
就在上世纪90年代,中小学男教师力量还是比较充足的,教育部数据显示,1999年时,小学男教师占比超过50%。临界点出现在21世纪初,教师队伍开始呈现“阴盛阳衰”现象,此后愈演愈烈,而且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女教师比例越高。尽管国家层面屡次强调要提高教师行业的整体待遇,不少经济条件允许的地区都在大力扶持教师薪资待遇,尽管现在教师职业吸引力有所增强,“教师热”甚至屡上热搜榜,但遗憾的是广大中小学仍难以吸引更多优秀男性人才,男教师人数的增幅并不明显。
中小学教师性别失衡已是全球趋势,经济率先发达的国家,越早遭遇该现象。有教育专家表示,在一定程度上说,教师性别结构失衡是包括教育评价、社会观念、学校管理、经济社会发展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政府相关部门即便短期内难以在更大范围采取有效措施,也需要挑选出若干个关键点,促进男性教师比例上升到合理区间。
男性教师比例上升,显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但我们不能听之任之,相应的教育还需及时补位,比如说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在呼唤的青少年“阳刚之气”的培养,就不能仅仅依赖男教师,因为磨炼孩子意志,培养孩子吃苦耐劳、豁达包容的坚强性格,不是非男教师不可,说到底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也须抓住各个教育契机,比如奥运冠军走进校园、探营消防大队、相关主题班会等,对孩子适时进行教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