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力流汗”在劳动实践教育中不能缺席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金华星

这两年,劳动教育受到了空前重视,很多学校纷纷开出课程、推出项目,设置和开发了很多劳动教育内容,探索和实践着很受欢迎的劳动教育途径和方法,学校劳动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但不难发现,有的劳动教育仅仅局限在“参观考察式的”到此一游,学生未能真实参与,有的囿于条件仅仅满足于蜻蜓点水式的浅尝辄止,有的只是隔靴搔痒式的点到为止,更有甚者直接沦为摆拍式的作秀……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以此观之,原来的很多劳动或劳动教育,“出力流汗”的要素和要求,严重缺席了。

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力的磨炼,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等,往往都要在经历较长周期、付出相当强度的“出力流汗”的劳动实践中更容易获得。“出力流汗”,需要在今后的劳动实践教育中激活和唤醒。

“出力流汗”,需要关注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出力流汗”要求下的体力劳动,更要选择那些有一定规模和体量的、在较大空间和场域进行的、能够产生劳动成果和劳动效果的、要求体力参与并付出相当力气的劳动项目和劳动内容。因此,在设置劳动教育课程的时候,需要统筹规划相应的劳动内容和课程项目,创造配套的条件,提供相应的保障,配置必要的劳动工具和劳动资源,组织和安排好具体的劳动活动和工程内容,保障学生参与一个完整的“出力流汗”的劳动过程。

“出力流汗”,更要关注适宜的劳动强度和时长。“出力流汗”观照下的劳动教育,不再是那种到此一游的观光式劳动,不再停留于完成任务的打卡式行动,也不再满足于点到为止的体验式参与。它要求学生投入到与他们的年龄相当的体力劳动中去,安排劳动强度和学生年龄相适宜和匹配的劳动项目,让学生真参与、真投入、真劳动,正确使用工具,完成劳动任务,创造出真实的劳动成果,完整地经历一个劳动项目,在具有相当的劳动强度和相当的劳动参与时间的过程中经受锻炼。

“出力流汗”,也事关劳动实践的标准和评价。在劳动实践教育被弱化、淡化和软化的当下,我们进一步强化劳动教育,目的在于通过亲身劳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创造的不易,从而更好地培养珍惜劳动成果、体恤劳动人民的感情;让学生在参与农事劳动、家务劳动和简单的服务劳动等体力劳动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到劳动能收获成果、创造财富,能服务他人、享受美好,从而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生活需要劳动的朴素道理。这其中,“出力流汗”无疑是一种显性的指标,是一项衡量的标准,更可以成为一个事关取舍的评判。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