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教育的精髓如何在这所学校融合生长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初中部教育国际化的特色路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融合项目一年一度的艺术汇活动 2022研学周“你好,西班牙”项目 学生参加“欧洲雕塑之旅”研学周活动

□王静贤

假如唐代诗人也有朋友圈,那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让你去采访学校10年变迁的见证者,你会如何设计采访呢?如何提高初中生对流浪动物的保护意识……

日前,由14名应届毕业生发起、6位导师担纲指导的社区服务毕业设计展在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初中部(以下简称绿城育华初中)举行。参展的6个项目覆盖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特征认同与关系等六大全球背景,历时9个月的调研、计划、行动与反思,以及5周的布展准备,给全校师生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和思想震撼。

“结合自己的所学与能力,为我们所处的社区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是做好社区服务的一部分。”初三(12)班学生张宁轩是“众生平等”项目组成员。他的话道出了绿城育华初中融合教育的初衷——培养具有理性精神、健全人格、深厚文化素养和强烈责任意识的世界公民。他们建立流浪动物保护协会、开通协会自媒体账号、举办流浪动物保护主题展览、组织救助站文创产品义卖,有效提高了初中生保护流浪动物的意识。该项目还参加了CTB全球创新研究大挑战区域赛,与高中学生同场竞技。

用未来的眼光看今天的世界,绿城育华初中以融合项目为载体推进融合教育,打造多元选择的融合课程和丰富活动,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努力为他们营造“不一样的未来”,走出了一条以融合教育为基底的教育国际化新路。

把世界当作课本,而非把课本当作世界

假如古人也有朋友圈,他们会发些什么?在学生们的画笔下,王安石夜市独酌,饮尽白日里舌战保守派的不忿;朱元璋勤勉理政,道道政令串联起一日打拼的艰辛;李清照酒意阑珊,吟诗作画感叹春之将逝……在绿城育华初中的社会课上,“古人的一天”“创意年代尺”“历史剧演绎”“地理教具制作”“时政小报”等学科特色活动层出不穷。

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科素养,绿城育华初中各科教师都会旁征博引,从古今中外的多元知识中提取与课程相关的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课堂。于是,学生们在社会课上分析日本核废水和威尼斯水城海水倒灌的危害,并思考相应的解决办法;在科学课上研究不同水位高度的杯子能敲击出怎样不同音色的悦耳声音;在语文课上扮演杭州代表性人物来宣讲特色文化和独特魅力;在数学课上体验通过建模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在育华,老师特别注重引导我们观察世界,还鼓励我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影响世界、改变世界。”初一(12)班学生郑逸然说,她最喜欢的还是在“黑匣子”教室里上的戏剧选修课,因为不仅能近距离欣赏中外戏剧精粹,还有机会自己上台过一把瘾。“前不久我们小组刚刚自编自导自演了《骆驼祥子》中虎妞来找祥子的片段。”她说,还有的小组表演的是“武松打虎”“哈姆雷特”……

汲取外国优秀课程精华、结合国内基础教育优势,绿城育华初中在核心基础课程之外,还开设了“融合选修课程包”,以小班化形式推进双语双文化课程,培养学生植根中国、展望全球的视野。“我们把世界各地的先进教育模式和理念纳入融合课程体系,进而找到适合衡量育华课程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主持工作的副校长孙卓人强调,学校从不以分数论英雄,反而更注重从多元角度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过程性评价:从“教中学”到“做中思”

因为始终与赴海外留学的毕业生保持着良好的联系,孙卓人常向他们了解,初中的哪些课程让到了海外就读高中和大学的他们受益,怎样的教育方式能帮助他们更快适应海外生活。“譬如在国内学好数学,到了海外的高中就很有优势,能让学生们更得心应手,因此我们融合班的数学课采用的就是完整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体系,但在评价方式上,我们会借鉴IB课程的评价方式。”孙卓人表示,融合教育首先是中外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融合。

绿城育华初中从不以一次考试来否定任何一个学生的努力,借鉴国际IB课程的做法,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常常学完一个单元就考核一个单元,像闯关一样。”郑逸然觉得学习轻松且快乐。语文课要求写篇辩论稿,英语课要求介绍一个中外节日,科学课要求自制一件乐器并敲奏一首歌曲……这样的研究性学习项目取代了枯燥而机械的书面作业,也影响了学校的整个考试体系。

“过程性评价相当于一次模拟考,先完整体验一遍考试形式,到了总结性评价环节,考试内容会有调整但形式不会改变。”郑逸然介绍,如英语考核往往分为ABCD等不同维度,分别对应听力、阅读、口语、写作能力。前不久的英语考试就重点考查了口语表达,过程评价考的是国内的节日,总评时变成了考西方的节日。“在短短两节课的时间里,不仅要对题目有充分的思考,还要完成英语演讲稿和PPT制作,特别考验对时间的掌控能力。”

除了探究性学习课程外,“融合选修课程包”中还包括英语新思维、原版阅读、英语戏剧等外语特色课程和SA(青少年社区服务)、ATL(学习方法指导)、管弦乐、马术、高尔夫、橄榄球等素质延展课程。“孩子从小在育华校园里接触到的课程就是与国际接轨的。”郑逸然爸爸说,他平时也会跟着女儿一起学美式橄榄球,不只做好后勤保障,队伍里缺一个人时他也常常自觉顶上。如今,郑逸然已经成功申请到美国北郡中学的offer,“这些课程以后孩子到了美国也会接着上,能帮助她更好更快地适应陌生环境、融入陌生集体”。

探究驱动的课堂:更自由、更灵活的授课方式

“虽然身在国外,但那些曾经接触的文化精华至今仍影响着我。”朱康韬是绿城育华初中2015届毕业生,记忆的闸门打开,在育华学习生活的轨迹仍清晰可见:科学课点燃了他最初想探究世间万物的动力,英语课加深了他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国际文化节像是全球不同文化百花齐放。“当初的校本选修课早已成为大多数人的专属特长,研学周上学到的知识在海外特别受用。”即将前往牛津大学攻读研究生,朱康韬觉得育华3年是他实现梦想的起点。

至今仍为不少毕业生津津乐道的研学周究竟有怎样的魔力?刚刚过去的5月,绿城育华初中开展了为期3天的研学项目营。在动漫研学营里,学生们利用定格动画学习剧本分镜创作、美术设计、道具制作、分镜拍摄、后期剪辑等,完成了以“食物”为主题的创作。“指导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国漫的进步和国际动漫的发展史,让我深深地理解了动漫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学生陈钇翰兴奋地说,他已经迷上了动漫创作。中医文化之旅、CSI侦探营、浙大创客课堂、西班牙国际体验营……更多精彩纷呈的研学活动亦在育华校园里上演。

“学习真正发生,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生活化的、解决问题式的过程,可能会用到语文知识,也可能是数学知识、科学知识等。”在孙卓人看来,融合教育还应该是课程与课程间的融合,因此该校常常不定期地举行跨学科融合教学,如各学科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共同上课,又如每学期举行的项目周活动。在绿城育华初中,不仅教师可以发起研学周项目,学生也可以提出创见,“欧洲雕塑文化之旅”就是由学生自行设计的研学周项目。

根据学生的设计安排,参与该项目研学的学生在城堡文创园丹培拉美术馆进行5天沉浸式的艺术学习与体验,通过发掘身边材料的特性,寻求个性化艺术表达。“相关课程根据意大利佛罗伦萨美院大三的雕塑必修课提炼、精缩而成,由学生提出想法,老师帮助落地实现。”孙卓人介绍,在没受疫情影响的那些年,学生们在研学周里曾去到北京研究胡同文化,也曾到江西景德镇开展画瓷之旅,还登上过富阳艇担当“战舰少年”。不仅如此,学校每年都会举行研学周项目设计大赛和表彰大会,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制作、体验等方式设计活动项目,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演讲与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学校给我们充分的自由,不仅可以自主选择想要参加的各类活动,也可以申请定制自己需要的课程。”初三(9)班学生吴峥已经取得美国布鲁斯特中学的offer,和其他学生普遍选择“9升9”不同,选择“9升10”的吴峥到了美国以后就要开始上美国高二课程,因此这学期他一直在自学国内的高一数学课程,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找自己的数学老师丁蔚请教。“丁老师不仅教我高中数学,还是我的升学指导老师。”几乎每天中午吴峥都会来办公室找丁蔚。“他的英语成绩非常好,SSAT考了满分,针对他的情况,我主要在数学学科上对他进行一些衔接教育。”不仅允许吴峥有选择地参加学校的课程和活动,丁蔚每天给他布置的作业也与别人不同,完全是个性化定制的内容。像吴峥一样,托福100分以上、SSAT高分的学生在育华初中也不是个例。

针对理科基础扎实的学生,允许其免上理科课程,转而选择其他感兴趣或需要加强的课程,或是以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参与某门学科的学习;针对文体竞赛优异的学生,定制专门的培养方案,引进专门的师资和教练,实施个性化课程与活动。绿城育华初中将学生个性特质和未来发展方向摆在学习计划的重中之重,并据此设计个性化课程与活动,真正让学习为成长成才服务。

“考虑到海外学校学习多实行走班制,没有固定的班级概念,他们常以寄宿的House为单位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因此我们也在融合班学生间发起了双语项目House活动。”丁蔚介绍,该校将融合班学生按宿舍分成七大团队,对应彩虹的7种颜色,每支队伍有自己专属颜色的服装,各支队伍都将在活动中为争夺佳绩而合作拼搏。“我们会组织像‘怒海逃生’这样的团队合作活动,增强队伍凝聚力。”因为每支队伍里都有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通过混龄组队加强朋辈教育,“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跟他人相处,即便到了陌生的学校,他们也能尽快适应海外生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