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浅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7-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优化中小学师资力量配置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湖州市滨湖高级中学 吕娇龙

优化中小学师资力量配置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流动、教育制度改革等因素,常常出现师资配置不均衡、调整不及时的情况。本文从教师编制配备存在的问题、相关建议和举措等方面,探寻教师编制科学调整、师资力量优化配置的新途径。

一、教师编制配备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和学龄孩童人数不断增长,在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人们对高质量教育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这对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编制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教育领域编制资源存在一定程度紧缺,教师编制配备存在以下问题:

教师配置标准固化,与新要求存在差距。我省相继出台了《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准标准》《浙江省现代化学校评估细则》,对各学段的班额均做了明确要求,且对各专业课程教师配置也有了更多要求,而现行的核编标准,仅按照师生比核定教师编制数。

区域间资源配置不平衡。随着人口向主城区聚集,教育资源进一步吃紧,集中性、爆发性编制资源不足问题突出。生源往中心城区聚集的同时,导致了农村学校的自然小班化,但每班各学科教师仍需配备,“减生不减班”现象导致了“超编又缺员”问题。教学资源从全局上缺乏合理的统筹。

学科间存在结构性失衡。随着浙江省高考制度改革的推行,“七选三”选课制度导致普通高中学科结构性不平衡问题突出。部分学科教师紧缺,个别学科却已饱和并出现富余,形成结构性缺编。因工作强度大、职称瓶颈、学校管理参与度不高等因素,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已不容忽视。同时,教师激励、流动、结构优化等机制的缺失,造成了编制使用质效不高。

二、教师编制配备优化的相关建议和举措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编制配备可从以下三点优化:

顺应发展、同步规划,推动学校科学布局。新形势下,按照“及时规划、科学调控、合理编班”的原则,学校建设与城市发展要同步规划、同步建成使用,综合考虑适龄儿童分布、学校规模、服务半径,以及交通、环境等因素,逐步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布局。针对部分乡镇学校设置分散、规模较小、自然小班化等问题,在确保学生上学便利的基础上合理整合资源,调整学校布局。

深入挖潜、动态调剂,保障教师编制配备。挖潜低效沉淀事业编制,通过跨部门调剂,优先满足中小学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制定教师编制统筹机制,以“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的管理方式,保障中小学校用编需求。鼓励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体育、艺术教师不足的问题。立足地方实际,深入与本地及周边师范类高校开展合作交流,通过定向委培等模式,培养小学全科教师、“一专多能”教师,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超编又缺员”的难题。

加大交流、盘活资源,提升编制使用绩效。持续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县域范围一盘棋考虑,加大教师跨校、跨学段、跨学科交流力度,盘活教师资源;对新教师实行统一招聘、分配和管理,优先保证缺编学校和农村短缺学科师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编制不合理、城乡有差距等现象。建立编制使用绩效评估体系,构建多元化的教师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工作内驱力,进一步提高编制使用质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