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方向并坚定地走下去 ——我的专业成长“三悟”
□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林甲景
回首来路,17年过去了。当我以人生的视角去盘点专业成长之路时,让我欣慰的,是无论有多少困难,都无法阻挡我前进的速度和方式。
一、定向——教师要建立自己的专业根据地
樊和平教授说过,“一定要设定一个方向使自己的学术研究聚焦”“要有一种‘学术割据’的理念”。
方向,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刚工作两年,教完高二时,我被“下放”教高一,难道是学校认为我的水平不够教高三?
被否定让我感到挫败,我痛定思痛,自尊感大爆发,严肃地追问自己:要拿什么证明自己?
我擅长写作,经常发表诗歌和散文。于是,灵机一动:能不能在写作教学上“杀”出一条血路来呢?这不正是语文的痛点吗?
接着我就盘算,自己要做两件事:一是指导学生写作,二是指导学生发表文章。
我平时坚持与学生同写考场作文,开设“文章是‘写’出来的”“文章是‘讲’出来的”“文章是‘改’出来的”系列写作指导课,还在市直20所高中语文教师一小时写作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上写作课时,经常有学生问:“老师,能不能直接读你的文章?”我深刻地感受到,语文教师的写作示范比千万条写作理论都要顶用。
我开始有了专业认可度。
第二次教高一,我的学生虽然成绩在全市只居中等,笔下却熠熠生辉。
9年多来,我指导学生在全国各级刊物发表文章231篇,学生金句频现报端,他们写作热情高涨。
我渐渐有了职业的成就感。
2009年,我的写作教学论文获得了市级一等奖,我第一次感受到专业自信。省教研员、市教研员关注到了我,让我连续3年开写作教学讲座和公开课。
这期间,我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4篇写作教学论文。
我渐渐有了方向的坚定性。
方向对了,教师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专业根据地。而定向则要量体裁衣,要认清自己的长处短处、优势劣势。做喜欢的、擅长的事,就有主观能动性,而且可持续。
二、研教——科研是专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前10年,我一直没有打通阅读教学的“任督二脉”。怎么办?
我开始研究转变备课模式:丢开所有教辅,彻底以文本为“本”,对文本“素读”和“裸备”。
经过两年的实践,我幸运地找到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独立的文本解读+个性的结构教学,并用3篇论文将其提炼出来。
“零存整取”是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倡导通过积件式写作、个性化改写,达到创造性重构。科研就是一个“零存整取”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生产知识”来改进实践。
而我关于“结构教学”的研究,贯通在自己的电影德育课中,两者交叉互补,彼此启发。我提炼了文本的7种结构(情节推进式、首尾呼应式、详略反向式、聚焦人物式、人物关系式、层层追问式、比较阅读式),对我的语文教学影响巨大。
人教版新教材使用后,我研究新教材的文本逻辑,还陆续开出主题为大单元教学和群文教学的市级大型讲座。
我感觉科研有一种“蝴蝶效应”,它能让一位教师变得更加专业,成为某一个领域学问的“代言人”。可以说,一位教师的科研史就是他(她)的专业发展史。
三、从师——成长需要同僚性的教师共同体
佐藤学教授在《教师花传书》中提到,对教师成长大有裨益的是同时兼备“匠人气质”与“专家文化”的教师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的性格可以用“同僚性”来形容。
成长路上,太需要有名师引领的、具有同僚性的教师共同体。
2005年刚入职,学校就让我与教研组组长结对。他是很有灵性的骨干教师,更是无私带徒的好师傅。
2011年9月,全市举办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师傅叫我去参加,我因为行政工作忙,推了两次。没想到,师傅会来找我第3次。
我硬着头皮上,出乎意料的是,我一举拿下市一等奖。我的课和我的诗《生的意义》给教研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共同体十几名同事集体攻坚的成果,我由衷感谢那一年师傅“不离不弃”的动员和同僚们“从一而终”的陪伴。
我在多个名师工作室学习,并在全国首届电影课程研讨会上开出公开课《雾都孤儿》,获得省重点课题立项,开设了180多场公开课和讲座。
和工作室学员“共读一本书”,当大众评委点评说课,共同体带给我的是真实研究、现场对话、情境交流,让我获得了持续不断的思想涤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