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落地呼唤“新课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7-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盛群力

当今教育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能、理解意义和实现迁移(或者是表层学习—深度学习—迁移学习)的能力,其最终的目的是不管处于哪一个年龄阶段,不管学习什么学科,都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善于迁移。这是美国课程再设计中心创始人菲德尔等人最近提出来的一个成才(成长)模型。

在专长和迁移构成的矩阵图中,传统的成长曲线是一条红色的抛物线,虽然拐点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要求,但其本质是“学习为了准备”,只有学好了本领,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当代的成长曲线则彻底改样了,是一条绿色的折线,即学即用。即使一个小朋友还在幼儿园,也要把学到的本领施展出来。学以致用,学会迁移,学海无涯,学而不厌,这是当代教育的精粹。

课堂改革,要有观念、方法和工具

新课标从一定程度上将培养和评估核心素养的要求落地了,变得清晰了,但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一步转化为教学实践。课堂要改革,否则各种目标都会落空。怎么进行改革?要有观念、方法和工具,这取决于教师的学习力。

学习科学和教学科学在最近20年才总结出了一些同培养和评估核心素养相关的科学观念、方法和工具,因此教师学习时应找时新一些的书阅读。当然,光读一本书是不够的,同一个主题至少找三本书(或者论文),这样就会有三种工具或者三条路线。

为什么要突出同一主题读三本书?因为在解决问题时,新手不认路;熟手晓得一条路;老手(专家)会在三条路中优选一条路。这个同考生参加高考是一个道理。一道题目拿到手,不知道解法的考生难以及格;只知道一种解法的考生想脱颖而出也很困难;只有知道三种解法,并且能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权衡和取舍的考生,才能胜出。

我们经常说,要像专家一样解决问题,要像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沉浸在历史的时光隧道中……要了解专家解决问题究竟靠什么。根据马扎诺的“人的行为模式”四成分观点,做不做一件事情取决于“自我系统”,诸如价值观、使命感、理想与信念、人生观、情感与态度,等等;接下来怎么做好一件事情靠的是元认知系统,就是确定目标、找准方向、明确任务、选择路线、适时启动、执行力强,又能随时监控与调整,多用反思……所以,专家解决问题不是笼统地说靠“图式”,而是具备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策略,就能融会贯通出人才

什么是策略?策略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和触发器,是在解决复杂问题或者完成综合任务的时候,对所要用到的事实、概念、规则(程序/步骤/方案/路线/套路/算法……)、原理(过程)和动力进行选择、评判、组合和创造。

教策略能快出人才,早出人才。在很长一段时间,事实课占据主导地位;没什么人知晓概念课、规则课、原理课、策略课、动力课,也少有人研究;我们误以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记忆、理解、应用三个水平是低阶的,分析、评价、创造是高阶的。其实,布卢姆分类的六个水平中只有记忆是低阶的,其他五个水平都是高阶的。

我们一直不知道核心素养怎么在学科中落地,其实奥秘就在布卢姆新分类的“知识维度”中。布卢姆将知识分为事实、概念、程序、元认知(涵盖任务、策略和自我)。学科核心素养就蕴含在除了事实以外的概念、程序和元认知中。当然,事实不是一无用处,理解概念要建立在了解事实之基础上。同样,应用规则离不开理解概念,掌握原理需要应用规则做支撑,而善用策略则是建立在所有其他类别的知识之上。

那么,什么样的课是善用策略了呢?例如语文课本上出现了一个词“兴高采烈”,这是一个成语。如果教师在教的时候让学生将课文中包含“兴高采烈”的句子背诵、抄写、默写,这只是教事实。如果让学生在进行简单的造句或者写小短文时将“兴高采烈”用进去,这仍然是低水平的应用,但已经涉及教概念和教规则了。如果教师鼓励学生说出“兴高采烈”的同义词“欢欣鼓舞”“乐不可支”“喜形于色”“奔走相告”和反义词“垂头丧气”“无精打采”“眉头紧锁”“低声叹气”……这样,教师就是在教策略了——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时,会采用选择、评判、组合或者创造来选择已经学过的相应语词表达自己开心的情绪,再也不会照搬照抄课文的“兴高采烈”。学生能够融会贯通,是真正理解了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在一个群体中,解决问题就不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了。

“新课型”蕴含着能力,造就了素养

“新课型”蕴含着能力,造就了素养。“新课型”不是指数学课、语文课,也不是指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测验课,而是指事实课、概念课、规则课、原理课、策略课、动力课。

核心素养落地真实的起点要从理解概念开始。因为理解概念是应用规则、掌握原理和善用策略的基础。不理解概念,一切无从谈起,我们只能在事实中徘徊或者回想,无力抽象,无法概括,迁移也就无路可循。

核心素养落地的评估要降低闭卷考试的焦虑。尽管目前大规模组织的考试还是闭卷为主,但这并不是说在一个班级、一个年段、一所学校内不鼓励采取开卷考试。现有的研究认为,高阶能力是无法从闭卷考试中得以检验的,其更适合的考查方式是现实任务、模拟任务、案例分析、材料重组、开放设问等,这些都是善用策略的广阔天地。因此,越是善于开卷考试的人,越是能够在像高考中考、PISA、托福、雅思等闭卷考试中脱颖而出。为什么?因为这些考试形式上是闭卷,实际上内涵已经完全是开卷了。

怎么减负增效提质?一靠上好概念课。二靠上好规则课。三靠在概念课和规则课中遵循“二八定律”(即概念课用到的事实或者事实课中的事实只有20%需要记忆,80%只要了解或者知道即可;规则课中的规则只有20%需要安排专门的时间熟悉或者自动化,80%的规则只要会用即可),这样就可以节省许多时间用来教更多的概念和规则。四靠上好策略课,一定要安排专门的策略课或者在概念课和规则课中渗透策略。

所以,学习科学专家麦卡锡提出过的一个学习流程图很好地反映了在学习循环圈中概念教学、规则教学(解决问题)和策略教学(灵活变通、合理取舍)的融通。如果将麦卡锡的学习流程图和我们提出的学习结果分类图加以打通,就会出现学习流程和学习结果的统一,这就是落实核心素养单元教学设计的要义所在。(见下图:学习流程与学习结果的互动影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