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山里的孩子打开一扇窗 ——文成“小县城办大教育”纪实
□ 舒玲玲
通往铜铃山镇的盘山公路,不时有满载着林木、毛竹或板材的货车经过,对新手驾驶员“挺不友好的”。但在拿到驾照的第二天,刘瑞雪就独自开车上了山。“坐公交车过来要一个半小时,而且班次太少,很不方便。”得知要上任文成县铜铃山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后,刘瑞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驾校报名。
铜铃山镇海拔高气温低,到了冬天则更冷,常常是山脚下雨、山腰飘雪,山顶已白茫茫一片。早前,镇上没有幼儿园,最近也要去山脚下的西坑镇,大约半小时车程。当地人心疼孩子,就在西坑镇或县城租了房子,慢慢地,举家都住了出去。要助力“铜画森林”未来乡村建设,就要为铜铃山镇留住人,也要为还留在镇上的幼儿解决入园难题,因此县教育局拍板,决定在铜铃山镇建一所幼儿园。
“长期以来,文成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舍得在教育上花大钱。”重回教育系统的局长赵东平感受深切。过去5年里,文成县建成投用了9所幼儿园、3所小学和1所高中。今年他甫一上任,就用脚步一一丈量了这些崭新的校园。“在文成,‘再穷不能穷教育’还真不是一句空话。”赵东平感慨地说,仅去年,文成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就超过了全县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的80%。
移山建校,教育人成“建筑家”
刘瑞雪刚接手铜铃山镇中心幼儿园时,前任园长带她到附近一处山头,看对面热火朝天的幼儿园施工景象。“挖掘机开山、铲车平土、土方车转运,幼儿园的一个桩子都还没打下,半座山头已经被移平了。”前任园长翻出照片给她看。
温州多山、文成更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铜铃山镇坐拥国家森林公园,林地广袤,平地却很少,房子几乎都是移山开建的。这让幼儿园的整体预算又上浮了些,总投资超过1500万元。
尽管有着10多年教龄,是教学科研保教等领域的“多面手”,但刘瑞雪在后勤管理上却是新手,连图纸都看不懂。一边向建筑工人讨教,一边捧着等级园建设标准“死磕”。慢慢地,她不仅能看懂施工图,还熟谙楼梯高度、扶手位置等细节要求,“现在我都能自己上手画图了”。
她将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要求融入设计建造环节。新园不仅配备了有独立入户门的专用隔离教室,还给食堂设计了两道安全消毒关卡。教室里,教学区、休息区、洗漱区、操作台等一应俱全,“像小朋友们的厕所,既进行了男女分区设计以保护隐私,又在中间较高位置开了一扇窗,方便老师管理”。
每隔一段时间,刘瑞雪还是会来到当初那个山头,看着园舍慢慢结顶、刷好外墙、平整操场……“幼儿园什么时候能建好啊?”“什么时候开园?我要把孙女接回来上幼儿园,我可想她了!”“以后我们也要在家门口上幼儿园。”村民们就像“监工”一样,看着幼儿园从无到有,慢慢变成他们心里期盼的样子。
铜铃山镇、珊溪镇、周壤镇……随着优质幼儿园在越来越多中心镇拔地而起,文成县完善校网布局的行动力度不断加大。“十三五”期间,该县投入1.65亿元新建8所、改建9所公办园(教学点),新增学位2280个;建成投用武阳书院;开工建设县职高和启智学校,增加了职业教育和特殊儿童学位供给。“‘十四五’期间,还将新增公办园9所、改扩建2所,创建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10所。”文成县教育局副局长杨有根介绍。
“除了5个在建学校项目,今年还有18个食宿改造项目于暑期启动。”进入暑假,杨有根也迎来最忙碌的时候。“平时一周有两三天在项目现场,暑假里可能要待上四五天。”杨有根说,接近尾声的新建项目面临验收,改扩建项目陆续启动,项目建设已进入高峰期。
黄坦镇中心小学崭新落成的校舍已具备验收条件。漫步新校区,中心庭院恰似一幅“踏雪寻梅图”,以梅花花瓣为模板设置的花柱高低错落,大厅里处处可见梅花的元素,学校建筑整体以雅色调为主……
“趁着新校区迁建,我们重新梳理提炼了‘雅梅’校园文化。”2020年8月,吴利锋调任黄坦镇小校长,他在查阅校史时发现,“雅梅”二字不仅贯穿了学校百年发展历程,而且意涵丰富,寄托着对学生端庄雅正、谦逊高洁、傲雪凌霜的美好期许。于是,他围绕“雅梅”理念调整了新校区的文化设计方案,将“雅梅”文化融入新校区整体建设规划,“这也是学校百年变迁后呈现的全新面貌”。
新校区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配备了20个功能教室、1个1200平方米的风雨操场,以及能容纳800人同时就餐的两层餐厅,总投资约1.1亿元。“县里两块最大尺寸的电子屏都在我们学校。”吴利锋话里满是自豪,黄坦镇小的硬件设施已然成为该县中小学校中的“顶配”。
薪火相继,最多投入向教育
新园建成前,刘瑞雪带着8名幼儿在铜铃山镇文化大礼堂内过渡教学。一边是8个孩子,一边是1500余万元的投入,有人替文成教育担心:这账“怎么平”?
“教育是对未来的投资,不应计较成本,不能算经济账;但教育又要算好经济账,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校网布局调整越是大刀阔斧,每个决策落定就越审慎入微。赵东平心里清楚,有些学校一旦撤并就没有了,而有些乡镇不配套学校幼儿园,人就留不住。“教育是未来的希望,我们不能放弃每一个孩子。”
赵孟姬还记得2016年刚到黄坦镇培头民族小学时的场景:学校还没有塑胶跑道,风一吹,操场上扬尘若雨,学生每天穿的衣服都是脏兮兮的。“后来学校更换了塑胶跑道,学生们可以尽情地在操场上摇锅、稳凳、跳竹竿舞、蹴石磉了。”赵孟姬看着学校加固了挡土墙、改造了食堂、修缮了厕所……一年一个项目,“小而特”的民族小学变得越来越“小而美”“小而优”。
在民族小学任教了30多年,老书记钟逸樵对学校的变化感触更深。“以前学校只有两幢楼,老师们甚至没有独立宿舍。”钟逸樵回忆道,“在学生宿舍中隔出一块空间,帘子一拉,就是老师们的宿舍了。”那些年,很多教育教学的空间和功能,都是通过“隔”的办法来实现的。
2010年配备第一批电脑,2013年建成新教学楼,2019年完成“互联网+”学校硬件布局……“这几年政府对学校的投入力度很大,再叠加项目经费,学校每年都在发生向好的改变。”民族小学校长胡银河说,特别是对教师待遇的持续稳定保障,让教师们能安心留校任教,这是学校实现优质发展和内涵提升的关键。
“7年前,文成的教师待遇是温州地区最低的,现在已经提高到中等水平。”赵东平告诉记者,尤其在师资相对紧缺的学前教育领域,去年该县探索出台了“政府购买、同岗同待遇”的紧缺型教师聘用制度,真正实现了学前教育劳动合同制教师和在编教师“同工同酬、同等待遇”。“在财政已经很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每年还增加了20个新教师培养名额,计划用3年时间,外派这部分教师去教育发达地区学校挂职学习。”赵东平说,希望他们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回来带领文成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文成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优先发展教育,确保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记者了解到,为了给教育高质量发展创造尽可能优渥的条件,文成可谓“砸锅卖铁办教育”。不只将县财政的七八成悉数投向教育,文成甚至通过多方融资和举债来筹措教育经费,不断健全财政教育投入机制,加快创建教育现代化强县,提振老百姓对文成教育的信心。
小县城要办大教育,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共同支持。“在文成,只要是教育的事,老百姓就很支持。”黄坦中学校长刘斌对记者说,他刚到学校不久,发现学校存在缺水的问题,便计划在校园内打一口180米深的井。“我把这个计划告诉了黄坦镇政府领导,他们很重视,当即向学校投了8万元。”校地间的合作还远不止于此,黄坦中学联合镇政府、派出所、村支书、家长共同管理行为习惯有偏差的学生,镇政府也会在教师节、儿童节等重要节点进校园看望慰问师生。“去年,我们还邀请了黄坦镇各村共20余名村支书进校园参观、座谈,听取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建议。”
挖潜不止,用特色成就品牌
校门口有大棚种植基地、校园内有劳动实践基地,坚持“文”“劳”结合的黄坦中学把劳动教育做到了远近闻名。“大到基地大棚修缮,小到木工设备、农田围栏采购,教育局都很支持。”刘斌介绍,在帮助学校特色发展、内涵提升方面,县教育局从来不吝投入,除立项支持外,平台搭建、活动下放、工作室结对等举措也层出不穷。
“以前学校硬件没跟上,要做内涵提升腾不出手也施展不开,后来在一轮轮投入与改造中,我们逐步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开启‘互联网+’教育和同步课堂,教学生态不断优化。”胡银河说,现在的民族小学不仅有创客室、实验室等13个功能教室和3个录播教室,还配齐了学生电脑、移动式电子白板和智能手写板。
文成县教育局副局长胡国栋介绍,2019年省里开始试点“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文成投入900万元用于扩面建设,为全县40所中小学校配齐相关设施设备。“山区县要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外需要抓住宝贵的‘弯道超车’机会,而‘互联网+’教育就是这样的机会,让同步课堂、同步教研来搅活文成教育这池春水。”2020年,文成又投入1160万元建设了58个新型教学空间,实现“互联网+义务教育”项目全覆盖,还推动公阳、平和、桂山等6所乡村小规模学校与瑞安签订教育系统山海协作协议,以点带面推动乡村薄弱学校发展提升。
眼界打开后,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被乡村学校教师们活学活用到日常教学过程中。民族小学就把校园的设计权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装扮理想中的校园。“我们想把清风亭改造成受大家欢迎的学习空间,还要体现畲乡特点。”钟烨烨等4名学生组成改造小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师生对改造的要求与想法,自主设计了改造方案,并按招投标要求编写了一份“标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