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建设教育强国目标任务深学细思笃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6-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作为第二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按照学校党委周密部署,立足学生支部实际认真筹划,充分认识到,在学生党员群体中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通过主题教育使他们在理论学习时充满自豪真情,在专业学习时充满自信热情,在实践锻炼时充满自发激情,真正实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武装学生头脑,思想的实践力量指引学生行动,思想的创新力量激发学生奋进。为此,我们牢牢把握“三个转化”。

    一是将新时代十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转化为成长动力激励学生。支部设计专家导学、书记领学、集体研学、个人自学“四学联动”读书班模式,组织党员原原本本读报告、扎扎实实学原文、认认真真悟原理,真真切切看成就,先后开展学院书记讲党课、理论原著学习分享会、社会热点面面观等学习教育。支部还组织了“我们的十年,旧照新颜”图片展,学生党员感叹巨大变革的来之不易,更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风范和人民情怀,更加深刻感悟十年伟大成就的里程碑意义,展现出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高度认同,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意志。

    二是将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论述转化为思想营养润化学生。支部立足专业特色和群体特长,围绕文化传承传播,着力打造“三室一厅”,即传统文化工作室、红色文创实验室、红传坊党员活动室和惠文使者直播会客厅。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支部依托国际文化节,搭建传统文化传播大舞台,牵头举办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近年来,在学院党委引领下,近110名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赴32个国家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

    三是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奋进号角鼓舞学生。支部紧扣主题教育要求,做好“三结合三深入”。将大调研与办实事相结合,开展3次学情调研,帮助同学排忧解难;将理论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深入北京市怀柔区四渡河村参与乡村振兴,走进大兴区蒲公英中学开办传统文化微课堂;将线上线下阵地相结合,深入体验红色文化,组织红色基地研学。支部走进纪念打响“平北抗日第一枪”的怀柔区响水湖长城红馆,在巨大的党徽下党员们传递党旗,最后接过党旗的同学说:“仿佛将前辈用鲜血铸成的强国使命扛在肩上,唯有练就宽肩膀、硬本领,才能接过历史的接力棒。”

聚焦师范院校使命担当践行强师报国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党组决策部署,主动接受第五巡回指导组指导,聚焦政治生态和学术生态建设,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聚焦师范院校使命担当,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一、深学实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学校党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要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开展理论学习。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足问题,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点对点讲授“学科学术学人”“有组织科研”等系列党课;聚焦入脑入心不足问题,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大讨论”,进一步提高思政课建设实效;聚焦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和检视反思问题,逐一研判,逐项整改,整改效果由师生评价。二是依托学科平台,高质量开展理论宣讲。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A+学科优势,组建专家学者宣讲团;联合吉林省委教育工委,发起成立“郑德荣式党的创新理论研讲团”。三是加强有组织科研,持续性开展研究阐释。受教育部委托,撰写《读懂“两个确立”》书稿;《东北师大学报》开设专栏,4期刊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文章12篇。

    二、崇德正风,涵养良好政治生态和学术生态。学校党委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论述,坚持“三线”并进,把师德师风建设融入主题教育全过程。一是树高线,先辈先进领路。推出“光辉东师”系列《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东师人》纪录片,编写走近东师“大先生”口述史。二是筑长线,规矩规范束行。研制思政课教师行为准则;依托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研制教师职业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关于规范教师网络发布行为的相关规定,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咨询。三是守底线,标尺标准定向。严把校学术委员会、学院教授委员会换届政治关、品德关;评奖评优向一线教师倾斜;开展公费师范生思想状况大调研,研制退出机制,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关口前移。

    三、强师报国,扛好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大旗。学校党委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论断,更加坚定服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格局、服务基础教育的使命担当。一是服务高质量基础教育示范区建设。与长春市联合成立基础教育研究院,协同实施“一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为长春输送“千”名优秀毕业生,培养“万”名中小学骨干名师;服务深圳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二是助力解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难题。服务边远地区,牵头落实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牵头完成内蒙古东部片区三科统编教材教师培训,接续启动巩固提升计划,走进民族学校入校诊断,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培训1400余人次;服务吉林省乡村学校,在全省范围开展调研,提出改进对策,为乡村基础教育发展贡献东师智慧。

抓实调查整改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重要论述和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在教育部党组的领导和第七巡回指导组的指导下,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在主题教育中落实调查研究、检视整改要求,推动事业发展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聚焦构建事业发展新格局。师生员工对“两部一省”共建的后续推进高度关注,学校党委将推动共建落实作为主题教育的首要选题,作为抢抓机遇、加快转型的关键举措,制定系统的工作方案。书记校长先后带队到应急管理部、江苏省政府、徐州市政府专题汇报,争取支持。近日,江苏省和徐州市已分别发文,进一步明确了共建支持事项,初步形成了部省市协同推动学校发展的新机制。

    二、聚焦完善矿大特色的“大思政”工作机制。针对“大思政”工作机制不够健全、成效不够明显的问题,书记校长及班子成员深入马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学工部门和师生一线听取意见建议,推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集体备课、深入学生,加强两支队伍协同发力。强化“动力中国”课程思政品牌效应,把思政课堂开在淮海战役纪念馆、潘安湖生态修复区、煤矿企业一线,积极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土木学院成立“钱七虎班”荣誉班级。

    三、聚焦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新路径。针对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存在脱节、产教融合不够的问题,校领导班子集体到世界500强企业兖矿能源进行现场调研。深刻认识到,高校要围绕学科链,面向产业链,与企业协同分工做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加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探索本研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新路径。

    四、聚焦基于学科定位的人才引培和师资队伍建设。聚焦高端人才数量不足、师资引培与学科布局匹配度不高等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学校主要领导重视加强与相关领域领军人才交流与对接,广泛听取他们对学校特色发展、人才强校的意见建议。分管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校领导面向全体中层干部作专题报告,初步提出了破解难题的工作思路,在此基础上联合开展专题调研,逐一听取学院意见,明确了基于学科定位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提出了精准引才、分类分层次育才的工作举措。

    五、聚焦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作用发挥。针对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以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契机,校领导带队走访有关部委、相关企业、高校,寻计问策,快速启动相关工作。召开深地工程智能建造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成立了3所共建高校专家组成的理事会。全面启动智能采矿装备技术等4个参建重组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六、聚焦解决师生员工的实际问题。针对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质量不够高的情况,加强访企拓岗和就业指导。主题教育期间,校院两级领导干部开展访企拓岗100余次。截至目前,学校2023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针对日益突出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完善“家—校—医—社”一体化心理健康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针对教职工职业发展中的心理压力,建设健康驿站,邀请专家定期做团体辅导和心理咨询。

传承“地质报国”书写“强国建设”优异答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党委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党委坚持把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按照总要求和根本任务开展工作。作为基层党委,我们抓住主题教育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坚定“地质报国”的初心使命,进一步践行“一融双高”的工作理念,不断提升党建和思政工作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强国建设”的地院答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